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VMC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NO和TNF含量增加是VMC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且二者在VMC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65例CHF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NO和ET水平越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NO与ET呈正相关(r=0.6457,P<0.001)。结论 血浆NO和ET水平增高是CHF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和ET共同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浆细胞白血病(PCL)少见,至1987年国外报道约200例,国内仅有个案报道。本院近10年来收治4例,其中1例系急性浆细胞白血病,余3例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MM),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58岁。因发热、胸骨疼痛、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周,于1991年8月27日入院。查: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颌下、颈部触及数个蚕豆大淋巴结。胸骨压痛,右中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心脏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银杏叶总提取物(GBE)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获取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用H2O2损伤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GBE使其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150 mg/L,阳性对照组加入异博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比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活性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0.001),SOD则明显降低(P<0.01),而GBE各组能减少LDH和MDA的产生呈剂量依赖关系;SDH和CCO比活力在H2O2组明显下降(P<0.001),GBE组改变不明显;150 mg/L GBE对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H2O2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细胞中线粒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58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中N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NO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MDA无明显变化,苯那普利治疗后NO含量显著增高(P〈0.01),血压明显降低(P〈0.01),提示高压动脉粥样硬经者血NO有异常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血浆ET 和TNF 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70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 和TNF 含量,选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 患者ET 和TN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1) ,且心衰程度越重,血浆ET 和TNF 水平越高,CHF 患者血浆ET 与TNF 含量呈正相关( r = 0 .7246 ,P< 0 .001) 。结论 血浆ET 和TNF 的测定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和判断心力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TNF含量,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T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一氧化氮与TNF水平越高。结论:血浆一氧化氮和TNF增高是CHF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一氧化氮与TNF增高可作为判断心功能级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外认为冠心病与体内NO关系密切[1],但国内有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了解冠心病与NO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住院冠心病患者36例,其中心绞痛(AP)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AP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1.5士8.4)岁,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其中包括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AMI组男9例,女7例,年…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浆CRP、FIB、PAI-1、HCY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其诊断冠心病,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方法:入选的80例CHD患者为CHD组,60例健康人为非CHD组,测定两组血浆中的CRP、FIB、PAI-1、HCY水平。出院后的2年内,CHD组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定为事件组,其余的为非事件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CRP、FIB、PAI-1、HCY的水平。结果:与非CHD组比较,CHD组血浆CRP、FIB、PAI-1、HCY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事件组血浆CRP、FIB、PAI-1、HCY水平均较非事件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血浆CRP、FIB、PAI-1、HCY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诊断CHD,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