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乙酰化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2010年收治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纳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另将18例不伴有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乳腺纤维腺病患者纳入乳腺纤维腺病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患者乳腺组织切片中P3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纤维腺病组患者中,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12例,低水平表达6例,高水平表达率为66.7%(12/1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中,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31例,低水平表达49例,高水平表达率为38.8%(31/80)。两组患者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不同的患者的P300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年龄、月经情况、病理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不同的患者的P300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31例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复发转移3例(9.7%);49例P300蛋白低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复发转移21例(42.9%)。P300蛋白低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300蛋白低水平表达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直径更大,肿瘤更易复发和转移,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300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有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保留皮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的治疗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大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行即时乳房再造,就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TRAM皮瓣部分坏死,1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再造乳房乳尾部脂肪部分坏死伴腋下伤口感染;无腹壁切口疝发生,无全部TRAM皮瓣坏死病例.术后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评价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方法的切口小,再造乳房形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维佳  陆伟  王雁冰  张占卿 《肝脏》2024,(3):278-284
目的 建立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诊断模型,并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胆内科住院并进行肝活检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457例慢性HBV感染者,收集患者的肝活检病理结果及常规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抗-HBc定量检测。依据Scheuer方法进行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分为显著与非显著肝坏死性炎症、肝纤维化和肝损伤组。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显著肝坏死性炎症、显著肝纤维化和显著肝损伤的数学模型,并与FIB-4、GPR、APRI、RPR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价值。结果 457例患者中显著肝坏死性炎症(G≥2)178例,非显著肝坏死性炎症(G<2)279例,显著肝纤维化(S≥2)248例,非显著肝纤维化(S<2)209例,显著肝损伤(G≥2或/和S≥2)264例,非显著肝坏死性炎症(G<2和S<2)193例。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别建立由抗-HBc、AST、PLT、TTR等指标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2例乳腺癌患者,明确其肿瘤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明确ER、PR、HER2及Ki-67表达状况,并分为腺腔A型(Luminal A)、腺腔B型(LuminalB)、HER2型、基底细胞型(Basal-like),采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类方案(ET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2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判断肿瘤治疗效果及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人数为40例,占总人数的32.79%,其中Lurninal A型总有效率为9.10% (3/33),Luminal B型总有效率为12.9%(4/31),HER2型总有效率为53.8%(14/26),Basal-like型总有效率为59.4%(19/32).腺腔A型与腺腔B型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型与基底细胞型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型与基底细胞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腺腔A型与腺腔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化疗副反应,未出现导致化疗中断的副反应.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采用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可能是乳腺癌治疗具有价值的依据之一,较Luminal而言,HER2型与Basal-like型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Amsel标准和Nugent标准分类法的检测与统计学分析,探讨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妇科常规取阴道分泌物,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同一观察者按Amsel诊断标准,Nugent诊断标准及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进行检测。结果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诊断阳性率为29.29%,明显优于Amsel诊断的23.43%与Nugent诊断的24.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简便易行,检测成本低,即使在普通实验室也可开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价指标完备,对BV这一多微生物病进行了准确而全面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评价血清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方法 505例HBeAg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HBsAg、HBeAg采用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DNA采用LightCycler 480 qPCR仪检测;血清ALT采用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参照Scheuer标准。显著肝炎活动分三个层级,依次定义为“ALT≥2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3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4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结果 根据ALT与HBsAg、HBeAg和HBV DNA的LOESS回归分析,279例患者被界定为疑似HBV高复制人群。总体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7和0.532、0.737和0.548、0.686和0.545,疑似HBV高复制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依次为0.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肝性脑病(HE)大鼠血氨浓度的影响以及对HE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诱导急性肝性脑病模型。饲喂两周后造模两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神经反射评级,血浆TBil、DBil、AST、ALT、血氨和肠道pH值等指标的测定。结果丁酸钠各组HE大鼠TBil、DBil、ALT、AST均有所下降,其中丁酸钠A组的肠道pH值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丁酸钠A、B两组的血氨浓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均<0.001)。丁酸钠处理可改善大鼠的神经反射,降低大鼠肝性脑病的分期。结论丁酸钠通过酸化肠道,降低HE大鼠的血氨浓度,进而改善HE大鼠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