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治疗新方案,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P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PF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基础上联合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照组单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胸部HRCT、肺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对比各组用药前后的变化,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口服糖皮质激素相比,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治疗IPF能取得更好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耐受性好,是对IPF安全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对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气肿氧化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10周龄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n=10)、肺气肿组(n=10)、SAM组(n=10)。参照文献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完全弗氏佐剂注入肺气肿组及SAM组大鼠腹腔,健康对照组只给予完全弗氏佐剂注射。SAM组大鼠还腹腔注射SAM 15 mg/(kg·d)。21 d后,3组大鼠均取右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并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ean linear intercept,MLI)、平均肺泡数(mean alveolar number,MAN)。以分光光度剂分别检测血清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content,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浓度。结果:肺气肿组MLI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其MAN较佐剂组减少,而SAM组MLI、MAN均介于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肺气肿组GSH浓度、GSH-Px活力、SOD活力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均P=0.000),SAM组上述指标均介于2组之间(P=0.000)。肺气肿组MDA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00),SAM组MDA浓度介于2组之间(P=0.000)。结论:SAM可能通过提高血清中GSH含量及GSH-Px、SOD活力,降低MDA浓度水平抑制大鼠自身免疫性肺气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氧暴露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某些抗氧化酶的影响,探讨低氧条件下抗氧化系统的反应是否有利于改善运动性贫血。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均为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采用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方式建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h低氧暴露组、2h低氧暴露组和间歇性低氧暴露组、常氧恢复组,每组10只。采用人工常压低氧环境,低氧浓度控制在14.5%左右,按分组每天在常压低氧舱进行1,2h和间歇性低氧暴露(低氧暴露1h,中间间歇3h,再低氧暴露1h),其余时间在舱外常氧中自由活动,每周6d,持续3周。常氧恢复组大鼠在常氧中自由活动。3周后测试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低氧暴露3周后1h低氧暴露组、2h低氧暴露组、间歇性低氧暴露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常氧恢复组[分别为(2.62±0.16),(2.60±0.22),(2.55±0.06),(3.36±0.34)μmol/L,P<0.05]。②低氧暴露3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常氧恢复组,2h低氧暴露组与常氧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239.68±169.53),(3190.30±339.40)μkat/L;(20622.46±2002.07),(15556.44±607.79)μkat/L;(50.01±6.67),(35.17±4.50)μkat/L,P<0.05]。③各低氧暴露组间除2h低氧暴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h低氧暴露组外[分别为(4239.68±169.53),(2126.41±161.20)μkat/L,P<0.05],其他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氧暴露可提高运动性贫血大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促进运动性贫血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该病例分析,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例,并复习文献报道.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以咳嗽、胸痛、气促为主要表现,肺CT表现为双肺大小不等的囊状透亮影,均有难治性气胸发生,两例患者入院时均误诊,1例经肺活检确诊为PLAM,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误诊率高,胸部高分辨CT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对生育期女性,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咯血,反复气胸或乳糜胸,肺功能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若HRCT示双肺弥散性分布的薄壁小囊状阴影,应考虑PLAM.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3月我科57例IPF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以及治疗情况。结果57例IPF均有进行性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状、网状或蜂窝状,部分在蜂窝样阴影之间出现栗粒样小斑点阴影,病变多见于中下肺野周边部。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1例,以限制为主通气功能障碍37例,均有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动脉血气提示I型呼衰32例,低氧血症25例。经过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短期内临床表现和肺功能均有所改善。影像学改变:9例磨玻璃影,治疗后6例好转,3例无变化;34例纤维网状影,治疗后4例好转,24例无变化,6例加重;14例蜂窝状或伴栗粒样小斑点阴影,治疗后均无变化。治疗后血氧分压改善明显,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O有所增加,但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减轻40例,加重13例,死亡4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IPF起病隐袭,预后差,病死率高,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慢性咳嗽的患者及时进行胸部CT、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可对IPF做出正确诊断.及旱糖皮盾激素治疗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缺氧减轻.但肺间质纤维化影像学表现、肺功能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比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104例产妇,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效果差异;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生命体征(SBP、DBP、脉搏)、产后出血状态差异;比较产后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脉搏频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组产后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组产妇在血压升高、发热、胸部不适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较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作用更佳,还可优化产妇脉搏、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引导下局部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5年10月确诊为结核性中央气道瘢痕狭窄并同意行无水乙醇治疗的患者24例,经支气管镜导入Wang氏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针对瘢痕部位进行无水乙醇多点注射,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6 min步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镜下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结核性中央气道狭窄,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