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肠康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半仿生提取法”制备结肠康颗粒剂,选择测定总黄酮、齐墩果酸的含量作为制剂质量控制标准。优选了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和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静息状态时 ,核因子 κB((nuclearfactorκB ,NF κB)通常与其抑制物以无活性的复合物形式存在于胞浆 ,当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 ,通过一个或多个信号转导途径 ,激活一系列激酶 ,迅速从胞浆易位到胞核 ,调控相应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发现它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 ,也参与胚胎发育、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调节 ,NF κB的过度表达与多种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近年来许多学者深入探讨了NF κB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机制 ,使得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得以进一步阐明 ,并最终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许多学者针对上述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在基因水平上对AP进行了实验性治疗,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其中特别是针对NF-kB反义寡核苷酸的设计和应用必将推动动物乃至人类AP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198 4年Keim等发现胰腺炎相关蛋白后 ,由于它在急性胰腺炎时大量合成、分泌 ,而在正常胰腺及胰液中并不存在 ,许多学者对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Caspase与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aspase与它们有着密切联系 ,参与了AP的发病机制。抑制Caspase可降低AP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51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自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51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断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此法检测了154例厦门市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对血清中的HBV基因型,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60例(39.0%)、C型53例(34.4%),B/C混合型41例(26.6%)。HBeAg阳性者中以B基因型占63.3%,B/C型混合感染22.0%(P〈0.005);HBeAb阳性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3.4%,B型25.0%(P〈0.005)。各基因型在疾病谱分布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市乙型肝炎病人HBV基因型B、C型者的患病率大致相同;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能与体内多种细胞基因启动子部位结合的核蛋白 ,是一种多向性、多效性调控因子 ,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凋亡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过度活化可引起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目前发现NF κB参与了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AP)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分子水平上探讨NF κB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为AP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p65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作用。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胰腺炎组、脂质体组、ASODN组(20OD ml)、ASODN+脂质体组、随机ODN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后6h及12h胰腺病理、血清淀粉酶、血清IL-1、TNF-α、胰腺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变化。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IL-1、TNF-α水平、胰腺组织NFκB活性明显升高(P<0.01),但各处理组间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同胰腺炎组相比,脂质体组和随机ODN组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IL-1、TNF-α、胰腺组织NFκB活性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SODN组和ASODN+脂质体组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IL-1、TNF-α、胰腺组织NFκB活性下降(P<0.05),其中ASODN+脂质体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脂质体介导的p65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ANP大鼠的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胰腺病理,提示NF-κB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其p65ASODN可应用于AP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1984年Keim等发现胰腺炎相关蛋白后,由于它在急性胰腺炎时大量合成,分泌,而在正常胰腺及胰液中并不存在,许多学者对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法检测厦门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0例HBV感染患者血清,提取血清中HBV DNA作为模板,设计HBV前S1基因和S基因中区域内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8条型特异性内引物分成A,B两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然后将第2轮PCR产物以用30g/L琼脂糖进行电泳,根据PCR产物电泳显示的产物长度判定HBV基因型,以了解厦门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共120例确定了HBV基因型.患者群中慢性乙型肝炎90例,占75.0%,急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分别占5.8%(7/120)、6.7%(8/120)和12.5%(15/120).分型结果:B型58例(48.3%)、C型30例(25.0%),B/C混合型32例(26.7%).HBeAg阳性患者中B基因型占63.8%,B/C型混合感染21.9%;抗-HBe阳性患者中以B/C型混合感染68.8%,B型25.9%,HBeAg阳性组与抗-HBe组之间比较发现B型和B/C混合型之间(P<0.05).结论:厦门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B/C混合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