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通过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研究杜仲叶调节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方法 80只 200g雌性SD大鼠,随即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杜仲叶治疗组(10 g/kg?d)、雌激素治 疗组(50 μg/kg?d )。造模4周后连续治疗16周。结果 模型组大鼠机械力学检查使用显微CT (μCT )分析表明骨密度降低,骨关节面塌陷;组织学检查病理组织切片显示骨小梁减少;生化检查骨型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磷反应骨代谢水平的下降,而采用杜仲叶醇提取物及雌激素治疗后,μCT分析表明骨密度相对增多,骨关节面平整,病理组织切片示骨小梁数量正常,生化检查示骨型碱性磷酸酶、 血钙血磷、尿钙尿磷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杜仲叶可以维持骨代谢平衡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相对模型组其主要能增高骨密度、增加骨小梁数量、以及改善骨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钩针刀联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采用钩针刀联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超声下多裂肌厚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多裂肌厚度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针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多裂肌的痉挛,在钩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定点旋转手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9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资料,其中29例接受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A组),67例接受刮除式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时血沉、C-反应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功能障碍评分(ODI),影像学评估局部Cobb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186 ± 39.6 min)、术中出血量(903 ± 88.9 ml)较B组手术时间(207.56 ± 75.75 min)和出血量(1094.12 ± 265.10 ml)均要少,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时间(A组9.7 ± 1.3 天,B组10.0 ± 1.1 天)和局部Cobb角纠正度两组数据(A组(13.12 ± 5.58)°,B组(12.58 ± 4.87)°)无明显差异(P > 0.05)。A组植骨融合时间(7.67 ± 1.28 月)较B组(8.43 ± 1.79 月)更短(P < 0.05)。VAS、JOA、ODI评分两组均得到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术前和术后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并发症A组有2例,B组有11例。A组未出现复发病例,B组有5例复发。结论 与刮除式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比较,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病灶清除更彻底、复发率更低,是治疗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通过比较钩针刀联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比较以及术前、术后一月超声下多裂肌的厚度变化,探讨钩针刀联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多裂肌的影响。 方法:选取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者39例,以钩针刀联合定点选装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1周超声下多裂肌厚度的变化讨论其对多裂肌的影响。 结果:术后1个月、三个月、半年患者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裂肌厚度较术前亦有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钩针刀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多裂肌的痉挛,在钩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定点旋转手法疗效更佳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