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尿路上皮癌具有多中心发生特点,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概率为5%-10%。既往主张在膀胱全切术同时行预防性尿道切除,近年来随着原位膀胱技术的发展,目前仅限于肿瘤累及后尿道或膀胱颈口时行预防性尿道切除。尿道切除术传统上多采用经会阴途径,2010年6月-2016年7月,我们对8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同时行耻骨前尿道全切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38(10~5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20~60 d(平均33 d)、血尿3~20 d(平均9 d),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3例,顶底部4例.B超检查均提示低回声实质性团块,大小1.4 cm×1.2 cm~4.7 cm×4.5 cm.CT检查表现为不规则或类圆形软组织低密度影.膀胱镜检查提示1.5 cm×1.5 cm~5.0 cm×5.0 cm大小菜花状肿物,基底部较宽,表面有坏死组织及血块附着2例.膀胱镜下取活检3例,2例报告移行细胞癌Ⅰ级,1例报告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增生,小灶性区域呈恶性潜能未定,乳头状肿瘤改变.术中行冰冻病理切片2例,1例报告膀胱肉瘤,中低度恶性;1例报告膀胱间叶组织肿瘤,低度恶性.结果 7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肿瘤1.5 cm×1.5 cm~5.0 cm×5.0 cm大小,多为灰褐色,质软,有光泽,水肿明显.镜下可见明显黏液变区和富于细胞区,梭形、短梭形及星芒状肌纤维母细胞散在于黏液样基质中,以梭形最常见,胞质嗜伊红,并伴大量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例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AE1/AE3阳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6例,钙结合蛋白阳性4例,结蛋白阳性6例,CD_(34)、CD_(117)及S-100蛋白均阴性.6例平均随访35(1~60)个月,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中间型并具恶性潜能的肿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膀胱镜检查无特异性,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可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未预置双J管一期软性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置鞘成功率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行一期软性输尿管镜碎石的25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一期置鞘成功率、一期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8.5 F软性输尿管镜碎石,一期置鞘总成功率为92.9%(237/255)。其中10/12 F组置鞘成功率91.6%(141/154例),置鞘成功和失败患者之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4 F组置鞘成功率95%(96/101例),置鞘成功和失败患者之间在术前肾积水和肾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P=0.014)是置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期手术成功率为85.5%(218/255),术后3个月清石率88.5%(177/20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60/255),术中输尿管1级损伤25例,2级损伤6例,3级损伤1例;术后发热22例,其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5例,尿源性脓毒血症1例;出现包膜下血肿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5例;未出现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石街和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不预留双J管一期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治疗也具有较高的置鞘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清石率高,安全可靠,女性患者置鞘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泌尿外科医师在经人体自然孔道进行手术操作方面走在外科的前列.经尿道电切、输尿管镜下取石等手术在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同时又大大降低了手术所带来的创伤.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作为一项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应运而生.经自然孔道肾切除术及肾盂成形术等手术也逐渐从动物模型研究走向临床.本文将介绍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应用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是目前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难点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 ,如化疗、放疗等都未能有效地将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而目前随着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基因治疗正逐步应用于其中.本文就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现状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将来.  相似文献   
6.
<正>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已逐渐成为男性患者主要的医学问题。在欧美国家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前列腺癌排第二位[1]。而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及体检筛查的开展,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我国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7.
同时存在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混合性尿失禁是尿失禁中处理较为棘手的一种类型。目前,对于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治尚存有不少争论。本文将对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治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是目前广泛开展的尿石症微创治疗技术。近几年,该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同时,该技术也存在许多严重的并发症。这其中,尿源性脓毒症是最凶险、处理最为棘手且临床上最容易忽视的并发症。本文从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介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相关尿源性脓毒症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百分比(f/tPSA)和PSA密度(PSAD)在PSA灰区(PSA介于4~10 ng/ml)患者中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于PSA灰区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BH组),比较两组f/tPSA和PSAD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评价f/tPSA和PSAD在预测前列腺癌中的价值。结果 258例中,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70例,占27.13%。两组的f/tPSA和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组vsBPH组:0.11±0.06 vs 0.16±0.07,(0.27±0.11)ng.ml-1.cm-3vs(0.20±0.09)ng.ml-1.cm-3,P<0.01]。ROC分析提示f/t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和0.708,优于tPSA的AUC 0.566。结论 f/tPSA和PSAD是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理想的辅助参数。  相似文献   
10.
同时存在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混合性尿失禁是尿失禁中处理较为棘手的一种类型.目前,对于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治尚存有不少争论.本文将对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治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