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与传统剖腹术的护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传统的剖腹手术行胆囊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十几年来,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炎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炎不但能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其在术后的观察护理上明显优于剖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术后腹部不会出现蚯蚓瘢痕,对于病人来说选择腹腔镜手术无疑是他们理想的手术方式。现通过两种术式的护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对胃肠减压患者置管的影响。方法选择留置胃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留置胃管前及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置管方法。结果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实验组患者有效应对紧张、焦虑、恐惧等不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留置胃管前及留置胃管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不同方法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胃肠减压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胃肠减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留置胃管长度延长至55~ 65 cm,并将连接的负压吸引器安置在低于鼻孔平面30~40 cm,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腹胀、腹痛、呕吐明显减轻;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留置胃管时间缩短.结论 实验组的胃肠减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开展品质管理圈活动,以“提升监护室床边监护仪报警有效性”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问题解析、拟定对策、实施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经过6个月的实践,床边监护仪报警有效性由原来的69.4%提升至98.5%。同时大大提高了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收获了可喜的效果。开展品管质量圈活动能明显提升监护室床边监护仪报警有效性,显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品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依适应模式在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级评估和二级评估,确定其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的适应反应及影响因素或刺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设立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发生焦虑抑郁人数明显减少;出院前造口独立护理能力明显提高。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罗依适应模式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适应刺激,提高适应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门静脉全植入或带囊导管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胆管癌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 1994年 1月至今共对80例肝胆管癌患者进行手术联合药物泵化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 ,男 6 5例 ,女 15例 ,年龄 31~ 6 0岁 ,平均 50岁。其中胆总管乳头状腺瘤 10例 ,混合型肝癌 5例 ,其余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80例均经病理证实。能切除癌肿者 35例 ,包括胆总管癌 9例 ,肝细胞癌 2 6例。经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静脉植入药物泵各 4 3例 ,术后药囊周围出现血肿 3例。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由于泵的药囊埋于皮下 ,术后患者容易触摸到而…  相似文献   
7.
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较为满意的介入治疗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由股动脉插至肝动脉,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同时注入碘化油或明胶海绵栓塞病变部位周围血管,使肝癌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起到在局部杀死癌细胞作用,达到治疗目的。血管性介入治疗为中晚期肝癌及无法手术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直接影响介入治疗能否顺利完成,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也很重要,现将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房囊性增生病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三苯氧胺(Tamoxifen)治疗该病患者1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2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52岁,最小16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0~30岁51岁,30~40岁72例,40~50岁26例,50岁以上1例。所有患者在服用三苯氧胺治疗前,均经过严格筛选,确诊为乳房囊性增生病。其中有些患者已用过雄性激素或天冬素片、道造丸等药物治疗,甚至有的已行局部手术切除、活检确诊后再复发者。患者病史长短不一,最长达10余年,最短为3个月(初诊)。本组病人主诉:乳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按揉法对减少镇痛泵所致胃肠道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应用镇痛泵患者48例,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于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穴位按揉加隔姜灸穴,每天2次,连续3~5d;对照组则接受胃肠道手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按揉加隔姜灸穴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护理路径联合针灸疗法对气虚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影响.方法 64例P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社区康复护理路径治疗,主要包括腹式呼吸训练、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康复训练(每次15 min,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盆底肌康复训练次数减少为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