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汕头市中学生受欺凌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干预、确保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9月29日至11月30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多维同伴伤害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统一方法调查并分析汕头市中学生在疫情期间受欺凌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疫情期间,中学生受欺凌行为检出率为20.92%,其中身体受欺凌、关系受欺凌、言语受欺凌、财物受欺凌行为分别为9.80%、6.32%、13.41%、11.67%。不良情绪检出率为45.87%,其中心理压力、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5.91%、33.38%及33.18%。女生在共情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均<0.001)。初中生在观点采择方面高于高中生(P<0.001)。公办学校学生在观点采择及总共情得分上高于民办学校学生(P<0.001)。遭受欺凌的学生在观点采择上得分低于未遭受欺凌的学生,而在个人痛苦方面结果则相反(P值均<0.01)。有心理不良情绪的学生在幻想、个人痛苦及共情得分上高于无心理不良情绪的学生(P值均<0.001)。男生受欺凌行为高于女生(OR=2.00,95%CI:1.52—2.63)。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受欺凌行为(OR=0.51,95%CI:0.33—0.79)较少,但不良情绪较多(OR=1.42,95%CI:1.14—1.77)。民办学校学生均易遭受欺凌而成为受害者(OR=1.64,95%CI:1.03—2.62)。共情能力越高,学生越容易发生不良情绪(OR=1.02,95%CI:1.01—1.02)。学生受欺凌行为及不良情绪互为危险因素(OR=3.39,95%CI:2.58—4.47;OR=3.29,95%CI:2.50—4.33)。结论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中学生受欺凌行为高于非疫情期,心理不良情绪高于疫情暴发初期。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欺凌行为防治知识宣传及心理辅导。政府或教育部门应及时了解不同性别、年级、学校性质学生的健康需求及心理变化,制定并及时调整措施,科学引导,及时安抚,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验中文版精神疾病愤怒量表(PAR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经原著者同意,汉 化英文版精神疾病愤怒量表,该量表包括41 个条目,利用该量表于2016 年1—12 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 中心对125 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评估,Cronbach''s α 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Guttman Split-Half 计算分半 信度;计算每个条目与总分的Pearson 相关系数,并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测PARS 的结构效度;应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探讨PARS 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校标关联效度。结果 中文版RARS 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Guttman Split-Half 系数为0.88;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9~0.72 (P< 0.05);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得出9 个因子,解释总方差的67%;PARS 与PANSS 中G14 条目(愤怒控制 缺乏)存在明显相关(r=0.54,P< 0.05)。结论 中文版PARS评估精神疾病愤怒症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 效度,可用于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愤怒的症状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