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沧市2012年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失败的AIDS患者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调查HAART失败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HIV RNA>1×10^3 copies/ml的患者行HIV-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6例中有53例检出基因耐药突变。最常见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V、D67N和K70R,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为K103N、G190A和V179D。仅发现3个蛋白酶抑制剂突变位点,分别为D33F、M46I和L76V。结论临沧市AIDS患者出现较多反转录酶抑制剂突变位点是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选择二线治疗方案时,增加蛋白酶抑制剂可避免多重耐药导致的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04~2022年经母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经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HIV感染患儿的基本特征、不同年份启动ART治疗儿童数量和年龄分布情况;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ART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入组接受ART治疗的患儿数量自2004年起随年份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2013年后逐年下降。截止2022年8月全省1451例在治患儿中,男性占48.45%;目前年龄16.4(12.8, 18.7)岁;开始ART年龄7.0(4.2, 9.8)岁;已接受ART治疗时间8.6(5.5, 10.8)年;确诊HIV/艾滋病(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5.1(0.7, 29.5)个月;病毒完全抑制率为68.16%(989/1451), ART治疗失败率为20.68%(300/1451)。单因素分析显示:ART疗效的影响因素有开始ART年龄、已接受ART治疗时间、确诊HIV/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目前ART方案、是否更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初次使用含克立芝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治疗失败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2014-2015年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初次使用含克立芝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且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病毒载量仍大于1 000Copies/ml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基因变异情况及耐药位点的变化情况。结果 2年共获得符合条件pol区序列150条,该人群中耐药发生率为27.3%(41/150)。在使用过的药物中,对3TC、TDF、D4T、AZT、ABC高度耐药的情况分别是16(10.7%)、2(1.3%)、1(0.7%)、0(0%)、3(2.0%),对蛋白酶抑制剂没有出现高度耐药的情况。结论 初治使用含克立芝治疗方案治疗失败的病人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随着使用含克立芝方案治疗人数增加以及治疗时间延长,仍需加强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关范可尼综合征(FS)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 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且采用含TDF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诊断为FS的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ART治疗方案和时间、诊断FS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及出院实验室检查结果,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结果以及干预和转归等信息,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设定时段内诊断为TDF相关FS的HIV/AIDS患者共16例, 其中完全型FS 6例, 不完全型FS 10例;7例合并慢性丙型肝炎、高血压病、肝癌和抑郁症等慢性疾病;16例患者接受含TDF的ART治疗时间最短20个月, 最长168个月, 平均68个月;FS的初始症状多为骨痛、乏力、恶心、纳差、多饮、多尿, 体重下降等, 从出现初始症状至确诊FS的时间最短2周, 最长24周, 平均7周。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 16例患者在血糖正常情况下尿葡萄糖均为阳性, 14例尿蛋白阳性, 低尿磷、低尿钙、低尿钾和低尿钠者分别为1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ART)的疗效,探讨ART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病毒学反弹的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云南省随访治疗1年以上且在治疗过程中第一年病毒学得到抑制的548例儿童感染者,其中有85例在随后的治疗中出现病毒学反弹。不同疗程组中疗程在13~24个月组病毒学反弹比例(40.71%)高于25~36个月组(11.76%)和≥37个月组(4.84%)。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漏服者[风险比(HR)=4.111,95%可信区间(CI):2.679~6.31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病毒学反弹的风险高于未发生者(HR=1.767,95%CI:0.994~3.141)。结论云南省HIV-1感染儿童病毒学反弹发生的时间段主要在治疗的13~24个月。最近7天漏服药物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是影响儿童抗病毒治疗发生病毒学反弹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儿童的服药依从性可以降低抗病毒治疗中病毒学反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都柏林沙门菌为D群非伤寒沙门菌,常引起牛感染,人类感染不常见,但是一旦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和有免疫功能缺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耐药的发生与多态性位点分布规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16个地级行政区成功扩增得到pol区基因序列的HAART失败HIV/AIDS患者, 采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局部序列排比检索基本工具(BLAST)对序列进行亚型鉴定, MEGA 6.0软件进行亚型验证。将样本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比对。分析不同耐药程度、治疗方案和HIV-1亚型患者的多态性位点分布情况。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不同耐药程度患者多态性位点出现频率变化趋势。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作事后两两比较。结果 1 453例患者扩增获得序列, 耐药检测结果为敏感者954例, 潜在或低度耐药者224例, 中度耐药者189例, 高度耐药者86例。随着HIV-1耐药程度的增加, HIV-1蛋白酶区(PR区)I15V、L19I、D60E和反转录酶区(RT区)E36A、T39D、S48T位点出现频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9.86、9.16、13.66、37.64、18.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