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24-34岁.位于头部2例,肩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单一结节状肿块.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梭型,含有均质状嗜酸性胞质,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见肉芽肿样改变及出血囊性变.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AE1/AE3)、CD34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部分阳性表达.阴性表达的是 CD31、FⅧ因子、Mac387、CD68、S-100蛋白、SMA、HMB-45、desmin、CD240.1例死于发病后14个月,1例于发病6个月后出现复发,另1例随访个5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有上皮样结构,肿瘤细胞有弥漫性嗜酸性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瘤细胞共同表达Vimentin、AE1/AE3、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需与上皮样血管肉瘤、滑膜肉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鉴别诊断.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9岁,主诉双眼视物模糊1年余伴反应迟钝、易疲劳;头部MRI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不规则排列,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样,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无明显核分裂象,间质内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肿瘤细胞胞核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胞质抗线粒体抗体、S-100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和波形蛋白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3%。最终病理诊断为(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复查MRI显示鞍上占位性病变,遂予放射治疗。随访10个月,视力无好转,肿瘤无明显改变。结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临床罕见的发生于鞍区的肿瘤,属WHOⅠ级,应注意与发生于鞍区的其他肿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继发腹膜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腹膜黑变病临床、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0岁。因"胆囊炎、胆石症"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巨检发现胆囊浆膜面黑色斑块。镜下见大量含黑色素细胞,排列成巢状及腺泡状,脱色素后,细胞清晰,胞质透明,核圆形及卵圆形。免疫组化示部分细胞CD68(+),部分细胞NSE、GFAP和S-100(+)。未经任何治疗,随访16个月,无任何症状。结论患者因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破裂继发腹膜黑变病。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43岁因左颈前部肿块2周入院.查体:左甲状腺中下极肿块3cm×3cm大小,质韧,张力高,界清,活动佳.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右甲状腺未及肿块.颈部淋巴结(-).B超:左甲状腺内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6mm×15mm × 15mm.同位素扫描提示左甲状腺凉结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四肢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 MIF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发于40~50岁,肿块位于肢端皮下组织,境界不清,生长缓慢,偶伴疼痛.镜检:病变呈多结节状,玻璃样和黏液样间质相间的背景中有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变中肿瘤细胞呈3种典型形态:梭形细胞、神经节样细胞或RS细胞样细胞和脂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CD34弥漫(+),CD68和Mac387灶性(+),SMA、CK、HHF-35、S-100、CD30和CD15均(-).结论 MIF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瘤细胞由变异的纤维母细胞衍化而来.该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偶有转移.推荐局部扩大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 h,于2014年4月19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 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5%,血淀粉酶水平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凝血系列检查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10/HP,白细胞3/HP。影像学检查:B超示盆腔偏右侧隐约见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7.2 cm ×6.6 cm,形态欠规则,边缘欠清晰;诊断为盆腔偏右侧混合性回声区。胸部平片正常。腹部立卧位平片示中腹部肠腔内小液平。下腹部螺旋CT扫描见右侧结肠旁阑尾区软组织团块影,直径约2.5 cm,大小约2.5 cm ×7.0 cm ×6.0 cm,团块呈腊肠状,边缘欠清晰,周围少量渗出,团块一端占据部分肠腔,局部肠壁增厚,肠腔轮廓不规则,肠壁不能与团块影区分;诊断为右侧结肠旁阑尾区占位,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肛门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华山医院宝山分院病理科2001年-2014年病理诊断为肛门乳头状汗腺瘤资料,采用常规 HE 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抗体包括:HCK、EMA、ER、PR、CK7、S100、Calponin、p63、CD10、SMA、MSA、GCDPF -15及 CK20。结果:4例肛门乳头状汗腺瘤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直径0.5~1.5厘米大小的皮下肿物;病理巨检为灰白色、质地较硬的类圆形肿物;镜下见肿瘤位于真皮内,肿瘤边缘为纤维及玻璃样间质,界清,与表皮不相连,肿瘤图像类似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迂回曲折、复杂折叠的乳头结构组成,乳头纤细,中央为血管纤维间质,乳头表面双层细胞结构排列,内层为单层柱状上皮,外层为单层立方肌上皮细胞。4病例细胞形态均比较均一。1例细胞增生活跃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为:内层柱状上皮表达 ER、PR、HCK、CK7、EMA,外层肌上皮表达 p63、CD10、S100、Calponin、MSA、SMA。结论:肛门乳头状汗腺瘤多发于女性,是比较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痔疮出血、肛瘘等,容易误诊。预后佳,随访显示肿瘤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腹股沟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随访,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镜下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细胞呈梭形、圆形、椭圆形,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异性型明显,可见核分裂象,经化疗后肿瘤内可见片状凝固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68和S-100蛋白.结论: 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恶性肿瘤.其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电镜辅助诊断.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肉瘤、恶性黑色素瘤、间,变性梭形细胞癌及其他肉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或)放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正>快速冷冻切片为外科在术中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提供有力帮助[1]。其可判别病变的性质(良性、交界性、恶性),为外科医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由于术中快速冷冻制片和诊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延迟性诊断时有发  相似文献   
10.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1])。因此HP的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胃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美蓝法是临床病理常用的染色法,但染色后的HP需在高倍镜下可见,形状如针尖大小,美蓝法染色颜色偏淡,且诊断医师在检测大量病例后眼睛容易疲劳。作者在实践中,用硼酸钠替换硼酸配置美蓝染液,染色后对比发现染色省时省力、菌体颜色深、镜检易分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