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AD患者认知训练与家庭照顾者支持相结合的平行干预的效果。方法:26例居家AD患者及照顾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按1:1配对。干预组患者及照顾者在益智训练室同步接受患者认知训练及照顾者支持的干预方案,1次/周,共3个月;之后1次/月,共3个月;每2月1次,共3个月。同时照顾者指导AD患者在家每天固定时间训练及活动,至少1小时/次,2次/日;同时开设专门电话热线,解答干预组AD患者及照顾者的相关问题;每周固定时间研究人员主动了解照顾者及患者在家训练情况。时间持续为1年。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组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AD患者的MMSE、ADL、CMAI、FAQ等功能状态及照顾者的SDS、SAS、APGAR及照顾者负担等评定指标进行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2.
居家痴呆病人照顾者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居家痴呆病人照顾者需求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居家痴呆照顾者进行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痴呆病人照顾者需求是多方面的,痴呆病人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痴呆用药与照顾者需求呈正相关;而痴呆诊断时间、痴呆症状出现时间与照顾者需求呈负相关;照顾者文化程度与之呈正相关,参与照顾人员与需求呈负相关.[结论]在对痴呆病人照顾者提供支持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照顾者的总体需求,还要注重照顾者的个体需求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照顾者压力.  相似文献   
3.
神经化学和功能成像的进步使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在老年期痴呆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AD的病程进展 ,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日益加重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 ,对脑的葡萄糖代谢情况不清楚。为此 ,我们采用PET对AD不同痴呆程度的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进行了对比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8人 ,男 4人 ,女 4人 ,年龄 5 0~ 71岁 ,平均 6 3 9± 7 2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检查、头颅MRI检查等 ,排除了神经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结构化干预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顾者心理感受的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干预组在研究者的指导下接受结构化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一般的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积极感受明显提高,但两组的焦虑、抑郁、负担和家庭关怀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构化干预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顾者的心理状态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非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除认知功能异常外 ,是否存在非认知功能的异常。方法 根据DSM -Ⅳ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及CDR的临床痴呆分级标准 ,对神经内科老年记忆障碍专科病房的 2 1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及 2 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 ,包括情感反应、行为异常、人格变化及知觉异常。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在情感障碍 (16例 ,76 % )、人格异常 (10例 ,48% )及知觉异常 (6例 ,2 9% )方面 ,明显多于血管性痴呆组 (分别为 10例 ,40 % ;1例 ,4% ;1例 ,4% )。结论 痴呆患者不仅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还有非认知功能的损害。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重于血管性痴呆 ,可能与两种痴呆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居家痴呆病人照顾者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国居家痴呆病人照顾者需求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居家痴呆照顾者进行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痴呆病人照顾者需求是多方面的,痴呆病人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痴呆用药与照顾者需求呈正相关;而痴呆诊断时间、痴呆症状出现时问与照顾者需求呈负相关;照顾者文化程度与之呈正相关,参与照顾人员与需求呈负相关。[结论]在对痴呆病人照顾者提供支持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照顾者的总体需求,还要注重照顾者的个体需求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照顾者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的临床、影像及语言特征.方法 PPA患者7例,其中语义性痴呆(SD)6例,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PNFA)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进行头MRI检查,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进行语言评估.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岁,均缓慢起病,以语言表达、命名障碍为首发症状.MRI示左侧颞极萎缩为主,病程长的患者左侧额叶和顶叶、右侧颞叶也明显萎缩.语言评估发现所有患者的自发语言、复述、命名、听理解、阅读和书写均不同程度损害.SD患者言语流利,复述、朗读能力下降相对较轻,命名、复杂语句的理解能力损害突出.PNFA言语顿挫吃力,患者列名能力明显下降,但命名相对保存完好.结论 PPA多为老年前期发病,语言障碍为最早、最突出的症状.MRI特征性的改变为额叶和颞极萎缩,左侧为著.其中SD表现为命名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PNFA表现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认知训练与家庭照顾者支持相结合平行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6例居家AD病人及照顾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病人及照顾者在益智训练室同步接受病人认知训练及照顾者支持的干预方案;照顾者指导AD病人在家每天固定时间训练及活动;开设专门电话热线,解答干预组AD病人及照顾者的相关问题;每周固定时间研究人员主动了解照顾者及病人在家训练情况。时间持续1年。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组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AD病人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激越行为量表(CMAI)、功能活动调查表(FAQ)等功能状态和照顾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及照顾者负担等评定指标随访评价。[结果]除CMAI得分,两组病人除6个月、12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3个月、6个月、12个月,病人及照顾者的其余评定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病人认知训练与家庭照顾者支持相结合的平行干预方案,尚缺乏延缓AD病情进展及减轻照顾者负担的正向结果;有必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损害类型。 方法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3 0例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2 0例 ,健康老年人 2 0名 ;语言工作记忆和注意力测定应用韦氏数字广度测验进行 ;非陈述性记忆测定应用改良后SegwinGaddand型板测验 ;情节性记忆测定应用简历记忆访谈测验 ;词语性记忆测查应用临床记忆量表及ADAS cog量表。 结果 与健康老年人组比较 ,在记忆损害类型中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组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语言工作记忆均受到损害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t =2 3 4 2 ,P <0 0 5) ;非陈述性记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t =1 653 ,P >0 0 5) ,且几乎不受损害。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组之间 ,情节性记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t =3 469,P <0 0 1) ,而词语性记忆中 (除即刻回忆、物品命名外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t =2 618,P <0 0 5)。 结论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最早出现的并具特异性的记忆损害类型为情节性记忆和词语性记忆 ,且情节性记忆损害较词语性记忆损害更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病情进展快慢的预测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了解阿尔茨采海默病 (AD)病情进展 (包括认知功能损害和生活功能损害 )快慢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BLESSED痴呆量表和操作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神经心理评定 ,计算出年变化率 ,以此判断AD进展速度 ,观测与之相关的指标。结果 ①有精神症状的病人比没有精神症状的病人进展更快 ;②发病年龄越早进展越快 ;③初检时病程越长进展越快 ;④性别、教育程度及初次检查时MMSE评分与AD进展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精神症状、发病年龄及初次检查时病程可作为AD进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