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新西兰大白兔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t end-trial,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的关系,探讨无创PetCO2监测用于新西兰大白兔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3只,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后机械通气,呼吸次数40/min,调整潮气量使PetCO2在25~35 mmHg(1 mmHg=0.133 kPa),每增加1 mmHg为1组,共11组,每组3只动物。持续监测有创血压(blood pressure,BP)、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PetCO2。PetCO2数值稳定3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PaCO2、HCO3-、P(a-et)CO2[P(a-et)CO2=PaCO2-PetCO2]。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在PetCO2为25~35 mmHg区间时,PetCO2与PaCO2呈高度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05。线性方程为y=1.87 x-15.85,其中y为PaCO2,x为PetCO2。P(a-et)CO2=(9.72±3.97)mmHg。结论持续无创的PetCO2监测能有效反映新西兰大白兔动脉血PaCO2,可用于指导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其合理的PetCO2在28~32 mmHg。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出现的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介入治疗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经积极治疗,有4例完全康复,1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结论:经过神经外科医师与麻醉科医师的积极有效处理,往往能使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转危为安,避免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创血红蛋白浓度监测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8月前瞻性收集择期脑肿瘤切除术30例,Masimo 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持续监测无创血红蛋白浓度,行血气分析检测有创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无创血红蛋白浓度[(128.3±18.2)g/L]显著高于有创血红蛋白浓度[(103.0±18.7)g/L;P<0.01],两者差值为(25.3±14.4)g/L(95%置信区间21.7~28.8 g/L),两者相关系数r=0.694(P<0.01)。结论 无创血红蛋白浓度与有创血红蛋白浓度呈中等正相关,指导术中输血的价值有限,但对术中进行有创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的时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预处理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谷氨酸损伤组细胞置于含10 mmon/L谷氨酸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4 h;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细胞经50μmol/L人参皂甙RD预处理30 min后,再加谷氨酸继续培养24 h。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按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按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人参皂甙RD预处理最佳浓度为50μmol/L。与谷氨酸损伤组相比,人参皂甙RD预处理PC12细胞活力明显增高(P〈0.05),培养液LDH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胞内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胞内SOD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人参皂甙RD预处理可减轻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疼痛可导致心理不良应激和严重的生理影响,可导致潜在危及生命的术后并发症,所以好的疼痛评估和治疗方法可提高总体结果[1]。专业机构给出了术后疼痛治疗的指南,提供了不同的疼痛治疗技术[2,3]。传统的疼痛处理过程是病人出现疼痛后告知护士或医生,然后间断静注或肌注给予镇痛药物。随着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出现,术后疼痛的处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全凭静脉输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吸入异氟烷麻醉。比较两组的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结果对照组在插管后5min、开皮、探查、拔管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HR的升高较研究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在插管后5min、开皮时、术终的NO含量增加幅度均较对照组更大(P〈0.05);对照组拔管后烦躁及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丙泊酚全凭静脉输注麻醉可减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适合老年胃癌患者的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7.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用于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价值。方法 46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患者采用CSEA麻醉,上段结石选择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选择T12-L1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于L2-3椎间隙行腰麻穿刺成功后,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2~15mg,根据麻醉平面调节体位,平面调节于T6-8,平面低者硬膜外给予适量0.75%布比卡因或2%利多卡因。监测感觉平面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100%,外科医师对输尿管上段和肾盂结石的麻醉满意率90%(9/10),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麻醉满意率97%(35/36)。结论 CSEA是目前输尿管镜下碎石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