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们通过大量就诊患者B超检查观察,发现前列腺结石与尿道前列腺段结石各自有其特点,现分别叙述如下: 使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Prima(小狮王)超声诊断仪。1 前列腺结石1.1 年龄绝大部分为中老年人(55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患者,22岁,孕16周,G1P0,无不适.行彩超检查显示:宫内见一正常胎儿.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盘中央胎儿面见一类圆形实性中等略强回声块,内有少部分条状、斑片状无回声区,肿块边清、光滑,大小约75mm×47mm×56mm.CDFI:肿块周边见环周斑片状彩流,肿块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PW:为静脉频谱和低速动脉血流频谱,RI0.5.余(一).彩超提示:1.中孕,胎儿发育目前未见异常;2.来源于胎盘较大实性肿块,考虑为胎盘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特征,评价其诊断意义。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5例脂肪肝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进行病理及实验室检查,并对三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5例脂肪肝患者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100%,根据超声图像的特征,其可以分为3种类型,局限浸润型有10例,占18.1%;叶段浸润型有16例,占29.1%;弥漫浸润型有29例,占52.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好,其操作简单、方便,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对于脂肪肝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AMPK在低氧、缺血、运动和营养缺乏等条件下易被激活,是研究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相关疾病的核心因子。 肌萎缩:宏观上表现为肌肉体积和质量的降低,微观上表现为肌纤维数目或直径减少。骨骼肌是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肌萎缩的发生将增加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背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inase,AMPK)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的调节障碍是导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堆积的重要原因,长期慢性炎症反应还将进一步诱导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有氧运动可以提高AMPK的活性并调节能量代谢,但是通过有氧运动提高AMPK改善2型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以及AMPK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0只,建模后将大鼠分为糖尿病组(n=8)和糖尿病运动组(n=12),同时将正常大鼠15只分为安静对照组(n=6)和运动组(n=9),其中安静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继续饲养4周,运动组和糖尿病运动组进行有4周有氧运动干预(跑速16 m/min,60 min/d,5 d/周),运动干预后取大鼠比目鱼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肌萎缩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K、PGC-1α、MAFbx和MuRF1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已于2016-06-25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6014)。 结果与结论:①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 < 0.01);②糖尿病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较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糖尿病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 < 0.01);③糖尿病组大鼠比目鱼肌中AMPK和PGC-1α表达水平较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MAFbx和MuRF1表达水平较安静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糖尿病运动组大鼠AMPK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MAFbx和MuRF1的水平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 < 0.01);④上述结果说明,有氧运动通过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提高线粒体功能,抑制MAFbx和MuRF1表达水平,改善骨骼肌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2型糖尿病的代谢平衡。 ORCID: 0000-0003-0979-7741(王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定心肺耐力及运动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客观指标,但目前研究中反映大鼠较长时间最大摄氧量变化数据的文章较少,尚未见有关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鼠增龄过程中心肺耐力持续变化影响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鼠心肺耐力的改善作用,并通过对29周龄大鼠最大摄氧量持续16周测定,为实验动物训练强度的量化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28只2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安静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生活,无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大鼠进行高强度(90%最大摄氧量)、低强度(50%最大摄氧量)的间歇运动,为期16周,每周5次,平均每2周测定最大摄氧量、完成最大摄氧量测试对应的最大跑速变化,并针对2组大鼠最大摄氧量和最大跑速值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实验经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025)。结果与结论:①29-45周龄增龄过程中最大摄氧量出现下降-上升-下降波动,16周后,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大鼠最大摄氧量下降了31.6%,安静对照组大鼠最大摄氧量下降了47.9%,高强度间歇训练组大鼠最大摄氧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②干预6,8,16周时高强度间歇训练组最大摄氧量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③干预4,8周时高强度间歇训练组最大跑速值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④最大摄氧量与最大跑速的相对值呈正相关;⑤结果说明,年龄的增加是大鼠心肺耐力下降的不可逆因素,但高强度间歇训练可延缓心肺耐力下降趋势;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6周后可明显降低大鼠因增龄导致的心肺耐力下降幅度,8周后可有效延缓大鼠因增龄导致的心肺耐力下降;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4周后大鼠最大跑速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中国关于肌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集中在部分省会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云贵高原地区老年人肌少症的研究则刚起步,对肌少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的认识还存在不足。目的:基于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标准(AWGS2019)对世居云贵高原地区老年人进行肌少症筛查和发病风险评估,分析云贵高原部分地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及风险因素。方法: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招募老年研究对象1 327名(男性650名,女性677名),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标准(AWGS2019)评估筛查肌少症并采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和体力活动水平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查肌少症的可能影响因素,其中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将通过单因素筛查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计算优势比和95%置信度区间。结果与结论:(1)云贵高原地区老年人肌少症检出率为14.62%(男性12.73%,女性16.49%);(2)年龄增长(OR=1.158,95%CI:1.133-1.185)、女性(OR=2.416,95%CI: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