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商品名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32例给予克林澳320mg为主治疗,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32例(即治疗方法之一)给予川芎嗪0.2g 胞二磷胆碱1.0g为主治疗,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8.7%,对照组显效率34.4%,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基于Utstein模式的EICU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Utstein模式评价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患者CPR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指南设计CPR注册登记表,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EICU出现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并行CPR的82例进行注册登记,根据复苏结果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37例和自主循环未恢复(Non-ROSC)组45例,分析影响ROSC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ROSC成功率的因素有:年龄60岁(χ2=4.90,P=0.027);心源性CA(χ2=4.40,P=0.036);CA发生时间6:00~18:00(χ2=4.23,P=0.040);CA初始心率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χ2=4.48,P=0.034);人工通气开始时间≤5 min(χ2=4.70,P=0.030);行气管插管(χ2=4.04,P=0.044);肾上腺素累积用量≤5 mg(χ2=6.51,P=0.011)。结论年龄、CA病因、CA发生时间及形式、CPR抢救措施是EICU住院患者CPR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杜育刚  曾杏梅  黎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4-239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85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65例)和对照组(12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35.1%;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OR=3.015)、侵入性操作(OR=3.166)、留置胃管(OR=4.757)、使用制酸剂(OR=4.21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OR=4.12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OR=2.366)。结论 EICU进行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醒脑静注射液是由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的水溶性注射液,笔者自1996年3月~1997年8月使用醒脑静对3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1996年3月~1997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安眠药中毒患者共60例,均为安定和三唑仑中毒。其中安定中毒36例,三唑仑中毒24例。患者年龄14~39岁。所有病例都有明确服药史,  相似文献   
5.
杜育刚 《海南医学》2002,13(11):31-31
本文收集了从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们针对 38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传统治疗基础上 ,应用米力农进行治疗 ,并从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观察 ,效果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人资料 :本组 38例均为住院患者 ,心功能 (据卫生部 1993例颁布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1 ] )Ⅳ级 31例 ,Ⅲ级 7例。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 3.4岁 ;病程 1.5~ 2 2年 ,平均 11.7年 ;按原发病分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 10例 ,冠心病 13例 ,肺心病 8例 ,高压血性心脏病 4例 ,风湿性心脏病 3…  相似文献   
6.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98—2002年在我科收治的46例肺性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采用纳络酮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络酮是治疗肺性脑病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EICU实施CPR术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58例,按存活时间分为存活≤24 h组(31例)和存活24 h组(27例),再根据患者最终存活情况,将存活24 h组又分为成活出院组(13例)和死亡组(14例),比较各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结果存活≤24 h组和存活24 h组ROSC后1、6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P=0.480;t=1.124,P=0.266),但两组APACHEⅡ评分差值和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4;t=3.938,P=0.000);两组ROSC后1、6 h评分变化率与1 h评分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5,P=0.913)。成活出院组和死亡组ROSC后1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5),但6 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4,P0.01);两次APACHEⅡ评分差值及评分变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1,P0.01;t=7.334,P0.01)。结论对于EICU实施CPR术后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率能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 d;两组均禁用溶栓、降纤、抗凝药物及其他神经保护剂.分别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和常规检查,通过21 d ESS增分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7、14、21 d ES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1 d后治疗组显效率(59%)及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37%、63%)(x2=7.99、6.32,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杜育刚  吴燕  陈文腾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54-20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结核(COPD-PTB)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经确诊的105例COPD-PTB病例和105例对照的各项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应激事件等15个变量影响COPD-PTB发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OR=0.637)、文化程度(OR=0.654)、应激事件(OR=3.554)、结核病接触史(OR=3.187)、吸烟(OR=3.547)、接触粉尘史(OR=2.560)、取暖方式采用柴草土暖(OR=2.649)或者煤炉(OR=2.418)为COPD-PTB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体重较轻、文化程度低、有应激事件、结核病接触史、吸烟、接触粉尘、柴草土暖或煤炉取暖等,是COPD-PTB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E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结局将EICU患者分为转出组(n=125)和死亡组(n=40);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个组别的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血糖水平等指标;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组别的性别、住院类别、体重、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等指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危险因素为手术(OR=3.473)、APACHEII评分(OR=1.092)、机械通气时间(OR=1.005)、低血糖(OR=3.602)、高血糖(OR=2.504)、血糖标准差(OR=1.815)等,而体重(OR=0.938)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E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APACHE 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低血糖、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