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脏转位指胸、腹腔脏器的位置与正常相反,即左、右易位,这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内脏转位的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内脏转位和部分性内脏转位2种。作者在解剖一例18岁死于心脏病男性标本时,见其完全性内脏转位,并且伴有双上腔静脉等心血管发育畸形,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D-D)、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AD患者128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68例非AD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实验组不同预后患者[死亡患者(n=43)、生存患者(n=85)]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AD患者预后状态的相关性并比较血清D-D、CKMB、NT-proBNP单一与联合诊断AD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实验组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83.46±347.08)μg/L、(7.44±1.50)ng/ml、(1508.57±524.29)pg/ml,均高于对照组(321.13±128.02)μg/L、(4.71±1.26)ng/ml、(624.26±183.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死亡患者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分别为(2091.22±371.04)μg/L、(8.31±1.71)ng/ml、(1789.92±571.34)pg/ml,均高于生存患者(1778.53±329.11)μg/L、(7.00±1.48)ng/ml、(1331.24±504.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AD患者预后状态呈明显负相关(r1=0.856、P1=0.002,r2=0.702、P2=0.004,r3=0.764、P3=0.003);应用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诊断AD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120/128)、85.71%(168/196),均高于单一方法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D-D、CKMB、NT-proBNP联合诊断AD的特异度与单一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D-D、CKMB、NT-proBNP水平与主动脉夹层发生、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应用3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为该病早期诊断、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6日至2021年3月24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随访的成人COVID-19康复者141例,根据出院时诊断分型将康复者分为重症组(重型及危重型)与非重症组(轻型及普通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的抗体变化情况。结果 重症组1周IgG阳性率为95.00%,随后1年均为100.00%;非重症组1周IgG阳性率为59.50%、6个月为90.08%、1年为76.03%。6个月随访重症组血清抗体IgG较非重症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1,P=0.015)。1年随访重症组血清抗体IgG较非重症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0,P=0.001)。重症组1年随访IgM水平较6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9,P=0.024);非重症组1年随访时IgG、IgM水平较6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70,P<0.01;Z=3.850,P<0.01)。结论 COVID-19康复者血清保护性抗体在出院后6个月内维持在较高水平,出院后1年内基本保持稳定。重症组抗体滴度较非重症组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长至少1年。COVID-19康复者能获得1年的自然免疫保护能力,病情危重者获得的免疫持续时间更长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对我院223例急诊内科昏迷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这160例昏迷病人的诊断措施与治疗措施进行研究.结果在分析的223例昏迷患者中成功的有196例.死亡的有27例,成功率为85.45%,病死率为14.55%.结论昏迷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结合病史,及时辅检,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高血压病腹腔镜手术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电图(ECG)、心率(HR)、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探讨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0例妇科高血压病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Ⅱ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观察记录麻醉前(T0)、手术前5min/插管即刻(T1)、CO2气腹前5min(T2)、CO2气腹后10min(T3)、30min(T4)及术毕10min/拔管即刻(T5)SBP、DBP、ECG、HR、SpO2、PETCO2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身高、SBP、DBP、HR、SpO2、PETCO2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间点SBP、D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1、T3、T4、T5时SBP、DBP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Ⅱ组T1、T3、T4、T5时SBP、DBP亦显著高于Ⅰ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各时间点HR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Ⅱ组T1、T2、T3、T4、T5时HR亦显著高于Ⅰ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3、T4的PETCO2显著高于T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妇科高血压病腹腔镜手术患者SBP、DBP、ECG、HR、SpO2、PETCO2的影响小,可安全使用。适用于妇科高血压病患者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6.
一例重症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严重、少见但可致命的不良反应,发病率0.02%~3.23%[1,3]。它的发生与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有关,尤其是高效价或联合用药时更易发生。其临床特点是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白细胞升高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我院于2005年10月收治1例重症NMS患者,现护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淑华  李峰 《解剖学杂志》1999,22(6):556-559
1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病理学家Kerr等[1]在1972年提出的,用以描述一种在形态学上有别于细胞坏死(necrosis)的细胞死亡过程。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认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至80年代末,随着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发展,对细胞凋亡的本质才有逐步深入的认识。凋亡源于希腊语,指秋叶调落而言,其语源是“apo=脱离”与“ptosis=落下”,秋天落叶是自然现象,是为了防止冬天水分过多蒸发以备来春生长,具有积极意义。细胞凋…  相似文献   
8.
9.
史伟英  杜淑华  张晓 《浙江医学》2013,(24):2218-22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常发生于术后2~5d[2]。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的3大因素。有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绝对平卧6h,存在着DVT的隐患,但只要积极有效预防可以降低发病率,使用抗凝药物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是主要的预防方法[3]。近年来,笔者采用早期间歇气压疗法(intermittent pneu-nmtic compression,IPC)联合速碧林注射,用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十抽剥联合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后的患者,有效的预防了DVT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我护理效能干预对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 收集住院经病理诊断确诊膀胱癌并接受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患者64例,在尊重其自我意愿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我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自我护理组生活质量满意度90.6%(29/32),对照组为68.8%(22/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0,P=0.030).自我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3.8%(30/32),对照组为75.0% (24/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7,P=0.041).结论 自我护理能改善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