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外伤性嵌钝性脑疝的发生规律 ,认识天幕切开治疗嵌钝性脑疝的疗效 ,对术前确诊为脑疝的病例术中清除血肿后直接观察脑疝的嵌钝情况。方法 :对脑疝嵌钝者行天幕切开 ,观察其术后 GCS评分同时与既往临床资料上分析嵌钝性脑疝可能性较大、未切开天幕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嵌钝性脑疝多发生在血肿量大 ,GCS评分低的病人。结论 :天幕切开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与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应激性心肌病(SCM)的作用,为其模型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 将1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NE:1 mg/kg组、2 mg/kg组、3 mg/kg组、4 mg/kg组、5 mg/kg组,ISO:50 mg/kg组、100 mg/kg组、150 mg/kg组、200 mg/kg组、400 mg/kg组.通过腹腔注射NE及ISO注射液,90 min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室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短轴缩短分数(FS)及左室的面积变化分数(FAC),取典型与非典型SCM大鼠左室心尖及基底部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 在NE各剂量组大鼠中,表现为非典型SCM改变的18只,典型SCM改变2只,2 mg/kg、3 mg/kg、4mg/kg组的成功率较高而大鼠的死亡率较低,全心运动减弱4只,死亡8只;而ISO各剂量组中出现SCM改变的均表现为典型,共15只,在50 mg/kg获得较高成功率,未出现全心运动减弱及死亡.结论 与ISO用于大鼠典型SCM模型的制备不同,NA可用于非典型SCM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氧化苦参碱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CCl4诱导昆明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预防组和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并作肝组织病理学形态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氧化苦参碱预防组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病理学形态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肝内胶原合成、减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治疗是神经外科较棘手的问题,其治疗经历了多种方法的探索。近年来可脱性球囊栓塞被认为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但尚无学者对该方法的技术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我们通过近年来治疗的 TCCF2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用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的技术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8例TCCF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17-58岁,28例患者皆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外伤到入院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3-09~2004-09收治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术后患41例,均常规腰穿释放脑脊液,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胼胝体-侧脑室手术入路治疗重型原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手术入路治疗重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手术入路治疗14例重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存活11例;其中恢复正常生活6例,轻偏瘫1例,记忆力下降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随访3个月GOS预后分级:Ⅰ级3例,Ⅱ级2例,无Ⅲ级病例,Ⅳ级3例,Ⅴ级6例.结论早期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手术入路治疗重型原发性脑室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无任何不适症状。体检时行头部CT检查,疑为颅内占位病变。入院后影像学检查:头部MR平扫及增强片显示:右侧额叶占位病变,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  相似文献   
8.
杜志君  李朝晖  祝子峰 《吉林医学》2011,(20):4197-4197
<正>近年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广泛认可[1-2]。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6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常规2D-DSA检查基础上行3D-DSA SSD检查。对22例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  相似文献   
9.
杜志君  邵宗俊 《吉林医学》1994,15(3):178-178
常规CT扫描未见病灶的硬膜下血肿误诊1例分析杜志君,周建(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130041)邵宗俊,兰继毓(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130041)我院遇1例因脑疝死亡经尸检证实为顶部硬膜下血肿的小儿患者。该例死前曾行头部CT普扫未...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1月,我们收治一位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至该患于2007年3月病逝,追踪观察11年4个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