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妇产科。现对我院52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52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杜妍妍 《肿瘤学杂志》2014,20(8):681-684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超声检查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7个结节.良性76例199个结节,恶性13例18个结节.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理基础与超声声像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在创建三级医院的过程中应用品管圈工具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宫颈微偏腺癌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MDA)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法]对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例MDA患者的临床表现、宫颈细胞学结果、宫颈活检结果、手术方式、随访情况等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宫颈癌患者的1.1%,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大量排液,为稀薄的蛋清样白带且无明显异味,阴道不规则流血,性交后出血及下腹隐痛.治疗前仅1例确诊MDA,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均为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患者中仅1例存活至今,3例均死于本病复发及病灶全身转移.[结论] MDA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良,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时确诊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观察护理干预结合微波湿热敷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65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时间为3周,对观察组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早期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均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评分对2组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的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出院前末次评价2组患者的Ashworth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Ashworth量表、ADL评分较入院时初次评价时观察组改变幅度优于对照组,2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对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77岁,因“肿物外阴脱出半年”2007年12月4日入院。病史采集:常便秘、头晕,无腹痛、肛门坠胀等不适。术前常规超声提示:左侧盆腔内探及一69mm×66mm×56mm液性为主的混合回声,暗区内见散在分布的短条状及团块状回声。CEA,AFP检查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老年式,阴道畅,阴道前、后壁均有膨出,宫颈光滑,脱出于阴道口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营养治疗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以 “高尿酸血症”、“痛风”、“营养”为检索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取并阅读相关文献,并从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对机体的危害以及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高尿酸血症是一组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营养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患者血尿酸的水平,降低患痛风的风险。结论 营养治疗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体液含量与分布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3至6月入住我科的61例病人,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天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总体液(TBW)的含量,并依据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液体净入量分组,分析影响病人体液变化的因素。结果 :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1天病人ICW、ECW、TBW明显增加(P0.05),且以ECW增加为主,并于术后第3至7天降至术前水平。不同种类手术病人术后第1天体液净增加量不同,女性较男性体液增加多,并且术后第1天体液净增加量与手术时间、液体净入量呈正相关。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病人存在体液潴留现象,以ECW潴留为主;手术时间延长、液体净入量增加是术后病人体液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液含量及分布变化,探讨体液含量及其变化在临床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12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测。分析患者术前1 d与术后第1、3、5、7天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总体液(TBW)的数据,观察术后ICW、ECW、TBW、ICW/TBW、ECW/TBW的变化。按照术后第1天ECW/TBW分组,分析患者术后第1天ECW/TBW的变化对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患者术后早期ICW、ECW、TBW均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1天ICW/TBW达到最低,ECW/TBW达到最高,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术后第1天ECW/TBW比值越高(>0.400)的患者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水平越低,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越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 结论围手术期体液含量的检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人体成分分析仪是一种对围手术期患者的体液含量进行有效测量的工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