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探究性眼动分析(EEM)可客观反映认知功能,故本研究探讨氯丙嗪、利培削药物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EEM的变化,试图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动分析中凝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分析能否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以及这两种指标是否受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24例、利培酮组29例进行治疗,疗程6w。随机抽取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于患者组治疗前及治疗6w末测评三组眼动分析中凝视点数来分析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氯丙嗪组、利培酮组眼动分析中凝视点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w末凝视点数评分虽有显著升高(P<0.01),但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凝视点数测评可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和判定疗效的客观依据,并且可能受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上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常见[1],但烟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报道却很少见。最近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烟雾病所致精神障碍一例,现分析总结如下。患者,女,48岁,患者因"胡言乱语,行为紊乱,自语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因家庭琐事精神受刺激,突然出现精神异常,主要表现胡言乱语,易发脾气,烦躁不安,打骂家人。后患者出现行走困难,不吃饭,不睡觉。由家人陪同来医院急诊科,急查头颅CT结果:右侧基底结区、右侧颞叶脑软化灶,双侧顶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炎又称贝耳 (Bell氏 )麻痹 ,是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系常见病[1]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男性略多。国内虽多有报道针灸、理疗、手术、激素等多种治疗方法 ,但在肌电图中的重复电刺激应用治疗报道少见。现将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治愈的 6例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Bell氏麻痹患者中 ,男 4例 ,女 2例 ,病程 2个月~ 1年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3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部表情肌瘫痪 ,额纹消失 ,不能皱额蹙眉 1例 ,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6例 ,因颊肌瘫痪 ,食物滞留…  相似文献   
5.
李荣娓  甘景梨  高存友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72-1974
目的探讨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状况,为门诊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9月30日-2008年12月20日医院门诊心理咨询的130例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他们的普遍问题。结果130例青少年前5位常见心理问题依次为: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叛逆心理、性心理问题。结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家庭、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心理门诊同样应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父母在女儿患精神分裂症后的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住院的首发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98位父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定式调查表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经健康教育后她们的SAS和SDS评分随之下降.结论 针对患者父母的心理问题,应主动做好她们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8.
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动(EEM)变化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6例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总有效率为92.3%,显效率为73.1%,对女性患者的月经周期、体重、血糖等未见明显影响。结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与抑郁症患者复发率的关联性。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断标准痊愈出院的69例女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亲属进行系统式家庭治疗,1次/月,同时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每月进行汉密顿量表评定。随访时间10个月。结果研究组病人10个月的复发率为11%,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35)。依从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5,P=0.019)。结论对亲属进行系统式家庭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