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目的 检测老年患者脑脊液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及胆碱酯酶(ChE)浓度,探讨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3例。全部患者实施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蛛网膜下腔穿刺完毕之后,提取脑脊液2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脊液ChAT、Ch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脊液ChAT、ChE的活性。手术后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评定POD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72 h内183例患者,未发生POD 157例(非POD组),发生POD 26例(POD组),发生率为14.21%。与非POD组相比,POD组术前脑脊液ChE浓度[(31.99±2.78)vs(40.89±4.19) ng/mL,t=13.915,P<0.01]明显降低,ChAT[(1.26±0.12)vs(0.86±0.15) ng/mL,t=12.920,P<0.01]、TNF-α [(17.19±1.32)vs(12.29±1.64) p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道下段部分切除加尿道移位成形术(TUPU)在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7家医院收治的26例外阴癌Ⅱ期累及尿道的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改良广泛外阴切除+TUPU,总结TUPU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其中TUPU平均手术时间26.1±3.2分钟(20~33分钟),平均出血量10.3±2.5 ml(8~20 ml),平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1.8±2.3天(10~21天),平均随访3年4月。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2周出现尿路感染,经抗感染、调控血糖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2周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症状,重新留置导尿管并同时辅以针灸治疗至术后3周,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症状消失;1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疼痛,给予抗感染、碱化尿液、适当止痛药物的应用,3天后症状消失。26例中有2例(7.7%)复发,其中1例术后6个月尿道口周围复发;有1例术后9个月外阴切口部位复发。对这2例术后复发患者施行了局部放射治疗后病灶消失,其余24例(92.3%)未发现全身转移及局部病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改良广泛外阴切除+TUPU对外阴癌Ⅱ期尿道口周围受累患者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安全的,术后患者可正常排尿,是特殊类型外阴癌手术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经下肢皮下通路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VEIL-L)在外阴癌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6例外阴癌患者(FIGO分期ⅠB期4例、Ⅱ期2例;单侧型病灶3例、中线型3例)施行了VEIL-L及改良广泛外阴切除术。总结VEIL-L术式的手术技巧、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VEIL-L术式以及改良广泛外阴切除术。6例患者的VEIL-L平均手术时间68.7±9.3分钟(60~85分钟),平均出血量8.8±5.6 ml(5~20 ml),平均淋巴结切除数目17.7±1.9个(16~20个),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3.8±1.0天(3~5天),术后腹股沟引流量116.0±20.3 ml(85~139 ml)。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出现单侧腹股沟淋巴囊肿,经物理治疗后痊愈;切口淋巴渗漏1例,加压包扎后自然痊愈。6例患者随访33.7±13.2月(11~46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VEIL-L术式是可行的,该术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是外阴癌治疗的又一新技术,未来有待进一步评估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UI)是女性常见疾病,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最为常见,其次为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 UUI)。目前,对于UUI首先要明确病因并辅以药物治疗,极少患者需要手术治疗。SUI最早提出于1976年,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11种有毒物质[苯、甲苯、二甲苯(邻、间、对)、乙苯、苯乙烯、异丙苯、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方法,为加强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进行采样,用二硫化碳进行解吸后经TG - Wax 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分离,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被测组分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2~0.92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5.2%~104.3%。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宽,各项指标均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