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问常规生化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实现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原装试剂与国产试剂测定结果一致性的方法。方法在Beckman LX20原装试剂检测系统上对新鲜混合血清定值后校准自建检测系统,经校准验证有效后,在自建检测系统上对日常校准品进行定值,用新的校准值校准自建检测系统,经校准验证后,与原装试剂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以评估自建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倚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结果在标准品重新定值前,10个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在自建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之问依项目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重新定值后,自建检测系统与目标检测系统的偏倚明显减小,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校准和校准验证是实现自建检测系统量值溯源性和可比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准品重新定值,国产试剂与原装试剂可达到临床意义的一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对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可行性和监控作用。方法血清胱抑素C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分析,对30名健康对照者和98名不同病程的肾功能损害者进行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UT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分析,动态监测法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肌酐。结果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NAG/Cr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BUN)、血肌酐(Cr)在早期临床无症状组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明显提高,可达91.83%;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扣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与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它在肾脏损伤程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仪器广泛使用,血球计数仪作为一种极其常用的仪器在医院中得到普及和推广.但由于仪器的使用或维护不当,往往易造成运行故障,最常见的便是仪器堵塞.这种情况随仪器使用寿命的延长更为明显.本文对堵塞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邓树琴  李熙建  龙琴  刘影  谭同均 《四川医学》2012,33(10):1816-1818
目的对我院2008~2010年几种常见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检出、分布,耐药性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来分离的非重复性的1331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在分析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出产ESBL菌有513株(49.51%)。泌尿外科、呼吸内科、新生儿科、普通外科等科室分布靠前。呼吸道、尿液、分泌物等标本检出比例较大。近三年产ESBL菌株检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阳性菌株的敏感率明显低于ESBL阴性菌株。对ESBL阳性菌株而言,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菌素三代、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敏感性较低。结论细菌耐药性在目前仍呈增长趋势,产ESBL细菌的耐药性增长尤为明显,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有较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熙建  肖亚雄  王昌蓉 《四川医学》2012,33(10):1812-1816
目的分析我院2008~2011年临床分离的几种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共收集非重复的1812株临床分离细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5.5软件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2998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1.11%(633/2998),克雷伯菌占14.28%(428/2998),肺炎链球菌占1.20%(36/2998),葡萄球菌占23.85%(715/2998)。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93%(373/633),43.22%(185/428),肠杆菌科中产ESBLs株对药物的敏感率比非产ESBLs株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仍较高。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ISP)和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3.89%,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比例平均为12.87%和50.21%,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它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仍是敏感性较高的药物。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加强耐药性的监测,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藏高原藏族人群6个血细胞分析参数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2967名藏族健康体检者体检数据,按年龄分为儿童组(0~6岁,507名,其中男256名、女251名)、少年组(7~17岁,693名,其中男344名、女349名)、青年组(18~40岁,1218名,其中男6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0例RA患者和75例非RA患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并分析三种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一抗体检测中敏感性以RF最高(82.O%),特异性以AKA最高(93.33%),阳性预测值以AKA最高(94.05%),阴性预测值以RF最高(67.47%);联合检测中敏感性以RF+抗CCP抗体最高(43.33%),特异性以RF+抗CCP+AKA最高(100%),阳性预测值以RF+抗CCP+AKA最高(100%),阴性预测值以RF+抗CCP抗体最高(44.81%)。结论:RF诊断RA的灵敏性最高,但特异性以RF+抗CCP+AKA最高,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患者输血前及术前相关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状况,避免因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4 528例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 4 528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2.43%,抗-HCV阳性率为1.24%,抗-TP阳性率为0.64%,抗-HIV阳性率为0.11%。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设计并改进质量控制的个性化方案,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验、学习、探索,并先后在Beckman LX20和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实践、分析、总结.结果 在生化质量控制中,试剂及其校准物的选择;溯源性的分析;检验结果一致性、可比性及线性检验;质控规则及选择方法的探讨等方面都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之处.结论 生化室应有自己适用的质控方案,应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又能找出检验过程中不满意或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持续的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状态,探讨HbA1c分层研究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来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患者299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6组,A组78例,HbA1c6.5%,B组42例,6.5%≤HbA1c7.0%,C组48例,7.0%≤HbA1c8.0%,D组42例,8.0%≤HbA1c9.0%,E组48例,9.0%≤HbA1c12.0%,F组41例,HbA1c≥12.0%,采用标准餐试验,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1hPG、2hPG、3hPG和空腹胰岛素(FIns)、1hIns、2hIns、3hIns及空腹C肽(FC-P)、1hC-P、2hC-P、3hC-P的水平,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HbA1c水平升高,FPG、1hPG、2hPG均明显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HbA1c9.0%时,随着HbA1c水平升高,2hIns、1hC-P、2hC-P、3hC-P下降明显,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当HbA1c≥10.39%时,糖耐量的相关性下降,Ins和C肽功能变化的几个指标均处于正常或较低的水平,与HbA1c的水平呈较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联合HbA1c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有助于较准确地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其水平变化对于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控,以及判定胰岛β细胞的功能,防止糖尿病患者被漏诊,及在防止血糖产生较大的波动和指导治疗方面,有较积极的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