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体外肝手术后肝组织PPARα和Bcl-XL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体外肝手术后4h、24h处理组,按所定时间点收集肝组织标本,行病理切片及PPARα、Bcl-XL,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病理切片可见体外肝手术后4h汇管区间质内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4h炎症反应剧烈;术后4h肝细胞中PPARα和Bcl-XL,的表达即增加,且24h组PPARα表达显著高于4h组,而Bcl-XL的表达则较4h明显下降。结论Bcl-XL主要在术后早期表达,通过抗凋亡机制保护肝组织细胞,而PPARα表达在相对晚期,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发挥其保护效应,两者分时相协作参与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伴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然而促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基因的活化和表达均受到核因子κB调控。观察脂质体介导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D大鼠肝部核因子κB活性及受其调控炎症基因mRNA表达和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3个半月龄,体质量300~400g。引物和寡聚脱氧核苷酸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和全硫代修饰。②实验分组及过程:实验分为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开腹翻动胰腺,未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其余大鼠以牛磺胆酸钠诱导SD大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分别于建模后1h静脉注射裸寡聚脱氧核苷酸、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和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注射4h后应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核因子κB的活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检测血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结果:①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血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低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P<0.0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于假手术组。②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结果显示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核因子κB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与假手术组比较活性依然较高(P<0.05)。③核因子κB特异性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非特异性SP1探针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后,核因子κB与核蛋白DNA的结合活性显著被抑制,与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与核因子κB结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脂质体/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2mRNA的表达均下降,与生理盐水组、脂质体/错配寡聚脱氧核苷酸复合物组和裸寡聚脱氧核苷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因子1mRNA、白细胞介素1α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肝组织核因子κB活化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核因子κB诱捕物寡聚脱氧核苷酸可特异性抑制肝核因子κB活性及其调控的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减轻肝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