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0例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动脉介入治疗。35例可评价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76岁,中位年龄为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及/或栓塞治疗,并按肿瘤位置以及造影所示的肿瘤供血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所用动脉,并相应分配化疗药物用量。介入治疗1-3次后,对于疗效较好的大肠肿瘤原发灶未切除的病人如无禁忌可进一步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局部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不佳或估计肿瘤切除有困难的患者继续施以放射治疗及(或)全身化疗。结果:在可评价的35例病人中,随诊时间范围为1-139个月,平均24个月。经综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及/或放、化疗)后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9例)为51.4%。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4.1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以及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6%、51.4%、34.3%、14.3%、以及14.3%,一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达139个月。综合治疗有效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显著长于无效者(9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以及短暂的腹泻或脓血便等,经对症处理后,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缓解、消失。本组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安全、可靠;应尽可能在手术或者放射治疗前应用、也可于根治术后或放疗后应用,以便减少局部转移及复发率,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最佳时机及其价值。方法:对40例晚期(包括局部晚期)、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者进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向双侧髂内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疗效及所致毒性均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标准判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3.0-120.0个月,平均30.9个月。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57.5%。其中介入治疗前未行其他治疗的13例全部达到临床有效(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例),其平均生存时间达105.0个月。介入治疗前经过其他治疗[ 包括手术和(或)放、化疗]但病情未控或复发的27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其平均生存期为17.0个月(3.0-40.0),中位生存期仅为14.0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作用有发热、恶心、呕吐及血白细胞头减少症等。其中有3例患者在灌注化疗后出现了臀及会阴部的皮肤黏膜组织溃疡、坏死。结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应尽可能在手术及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 同时进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胆管内置管引流成功经验。10例病人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9例,1例因肝内胆管畸形改变未成功。9例成功引流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一例并发症。进行超声引导下行胆道造影,胆管内置管引流准确性及成功率高,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痛。结果术后24小时内出现疼痛289例次,疼痛发生率60.1%,重度疼痛221例次,45.1%。介入后疼痛与栓塞剂、靶血管水平、多脏器同时治疗、合并基础慢性癌痛密切相关。单独使用即释强阿片类药物,可使52.1%重度疼痛患者在一天内明显缓解,其余重度疼痛者需联合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天以上可明显缓解。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介入后疼痛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超前镇痛可减轻介入后疼痛程度。结论介入治疗后疼痛是急性疼痛,以三阶梯止痛原则为指导,首选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安全、有效。超前镇痛应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胰腺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多学科、多中心联合的综合治疗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化疗、放疗、物理及生物治疗等。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实行合理的手术切除可以改善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放射治疗可分为与手术联合的辅助性放疗及姑息性放疗,术前放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减少肿瘤扩散,术中放疗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存率,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作用仍有争议。化疗分为全身和区域性化疗,区域性化疗为选择性动脉给药,理论上有诸多优势,但仍需数据支持。物理治疗和生物治疗在胰腺癌的治疗中也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只有建立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物理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体系,才有可能提高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过程中采用C臂CT的扫描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方法80例HCC患者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时行C臂CT扫描。以指导介入操作和评估TACE疗效为目的,探索C臂CT扫描方法,评价C臂CT的应用范围。结果在TACE治疗HCC中,C臂CT扫描使用稀释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平扫、动脉早期、动脉实质期三个时相扫描,可以满足病灶的检出、供血动脉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动脉异常走行的显示需要,可以便捷、准确、全面地评估病灶存活肿瘤、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是否完全等情况,即时评价TACE疗效的效果满意。C臂CT扫描未明显增加X线辐射剂量,手术时间平均延长9.5min。结论在TACE治疗HCC过程中应用C臂CT扫描安全、有效,对于术前制定计划、术中指导操作以及术后即时评估疗效等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足部骨髓炎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RI及X线平片在糖尿病性足部骨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疑有足部骨髓炎的糖尿病患者行MRI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50例患者中37例MRI诊断为骨髓炎,其中19例X线平片亦可见骨髓炎征象。32/3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获得62个骨标本,经组织学证实为骨髓炎的46个骨。MRI敏感性99%,特异性81%,准确性94%。结论MRI可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诊断糖尿病引起的足部骨髓炎较X线平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本组切除MRI诊断为骨髓炎的病变骨,临床上均得到了治愈结果。MRI是诊断糖尿病性足部骨髓炎及制定治疗计划所必需、的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脊髓和椎体梗塞的解剖学及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DiChiro报告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诊断闭塞性血管病引起脊髓病变的价值。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已经被证实为脊髓疾病有价值的非侵袭性诊断方法。本文讨论脊髓和椎体梗塞的MRI征象及价值,并复习有关文献及相关的解剖知识。1资料与方法回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