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颊鳞状细胞癌 (颊癌 )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颊癌细胞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37例颊癌标本进行染色 ,观察VEGF的阳性表达率 ,并结合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37例颊癌组织中VEGF的总阳性表达率为 91 .89% ,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强阳性占 69.2 3 % ,无淋巴结转移者VEGF强阳性占 33 .33 % (χ2 =6 .48,P <0 .0 1 ) ;VEGF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r =4.54 ,P <0 .0 1 ) ;5a生存组VEGF阳性率低于 5a内死亡组 (χ2 =3 .90 ,P <0 .0 5) ;COX分析结果表明VEGF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风险比 =2 .90 ,χ2 =7.95 ,P <0 .0 1 )。结论 :VEGF在颊癌生长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颊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颌面部中、小手术后合理有效的创腔引流方式.方法 将80例颌面部中、小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橡皮条引流组(A组)和负压引流组(B组),每组40例,观察术后创腔积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B组术后引流量,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方式对患者术后外观和护理影响.结果 B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占总引流量的83.57%,第2~3天占16.43%.A组患者术后创面敷料渗透,甚至渗透患者衣物,而B组术后创面清洁,便于术后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渗出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颌面部中、小手术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比橡皮条引流具有保持创面清洁、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性Ⅰ、Ⅱ、Ⅲ类错殆患者自然头位、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关系。方法:测量86例8~15岁均角错胎患者自然头位头颅侧位片并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部水平参考线与真垂线之间的夹角及颅颈角在骨性Ⅱ类错骀最大,骨性Ⅲ类错殆最小。结论:骨性Ⅰ、Ⅱ、Ⅲ类错殆畸形间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棒状硬物所致儿童腭部裂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我院棒状硬物所致儿童腭部裂伤的受伤原因、损伤部位和形状以及处理方法等。结果:12例插管全麻、5例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清创缝合,1例未缝合。缝合17例中Ⅰ期愈合16例,其中1例因创面处理时创面假膜去除不充分导致缝合后组织瓣脱离,再次缝合后Ⅰ期愈合。结论:棒状硬物致儿童腭部裂伤有其典型临床特点,其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在插管全麻下进行彻底清创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与组织类型关系。方法:本组对我科7年来70例腮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组织类型分析。结果:本组70例肿瘤中,良性60例,占85.7%,恶性10例,占14.3%。其中良性以多形性腺瘤多见,占78.32%,其次腺淋巴瘤占16.67%。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多见,占50%。结论:通过对腮腺上皮性肿瘤70例临床病理分析,腮腺肿瘤中以良性最多见,良性中多形性腺瘤居多,腺淋巴瘤次之,腺淋巴瘤男明显多于女。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多见,其次为腺样囊性癌,有明显的嗜神经性。  相似文献   
7.
抑癌基因PTEN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第10同源染色体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FTEN在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FTEN呈高表达。无淋巴结转移者FTEN表达率(12/22)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1/10);FTEN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FTEN低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下腹部矩形全厚皮片较好的切取方法。方法分别以对折线法和对角线法切取下腹部全厚皮片,对比两者的术后并发症,腹部术后创口外形及创口长度。结果两组患者下腹部创口均一期愈合,对折线法腹部创口缝合后的外形均为直线形;而对角线法,若矩形为正方形,腹部创口缝合后为直线,若矩形为长方形,腹部创口缝合后为横斜"Z"形,对角线法腹部创口愈合后长度较对折线法平均短(2.77±0.76)cm。结论采用对角线法切取腹部全厚皮片较传统的对折线法能更经济的利用腹部皮肤和减小腹部创口的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颌面部损伤合并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颌面部损伤合并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经过,包括详尽的神经系统检查和颈部影像学检查,以及恰当的处理方法。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颜面受力,颈部未发现肿胀和创口,四肢痛觉过敏4例,麻木感2例,排尿困难2例,下肢肌力减低6例,腱反射亢进10例。12例手术治疗;8例颌面损伤与颈髓损伤同期手术治疗,8例因颌面损伤复杂,伤后7d左右待颈髓情况稳定后另行处理。随访10个月~24个月,伤后6个月患者躯体痛觉过敏、麻木感症状逐渐恢复。结论颌面部损伤合并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关键是及早发现颈髓受损表现,进一步检查MRI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内木质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9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内木质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分析,总结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法。结果 3例伤后即时就诊者有异物外露端,自入口处取出异物,继发感染病例,急性感染3例,控制感染后再取异物,慢性瘘道形成者B超检查可发现异物存在,自瘘道口处切口取出异物,9例异物取出或排除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B超检查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内木质异物残留诊断的首选方法,自入口处沿异物刺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取出可最大程度减少木质异物的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