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天然状态的壳聚糖大部分为粉末状,比表面积小,作为吸附载体,使载体和吸附物都难以回收,从而限制其应用。 目的:分析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的最佳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6-11/2007-05 在陕西理工学院应用化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5.62%。 方法:以环己烷作致孔剂,戊二醛作交联剂,采用反液相悬浮交联法,改变加入环己烷和戊二醛用量,调节反应温度,改变搅拌速度和提取时间。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反应温度、提取时间、搅拌速度、环己烷用量和戊二醛用量对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的影响。 结果:多孔壳聚糖微球最佳制备条件为:添加10 mL环己烷,戊二醛2 mL,反应温度60~70 ℃,搅拌速度中速(100~120 r/min)时,提取时间不小于48 h,可得到90%粒径大小为3~12 μm的多孔壳聚糖微球。 结论:此制备方法具有耗时短,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粒径小、粒度分布窄、多孔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部位骨巨细胞瘤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肿瘤复发情况,分析影响局部复发因素.[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9月收治35例单发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9例,女16例;发病年龄21~45岁,平均28.6岁;Campanicci分级: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4例.对于Campanicci Ⅰ~Ⅱ级,治疗方法A:开窗病灶刮除+气动磨钻打磨+电刀烧灼+95%酒精烧灼+植骨(自体髂骨或与人工骨混合植骨);方法B:开窗病灶刮除+气动磨钻打磨+电刀烧灼+95%酒精烧灼+骨水泥充填.CampanicciⅢ级,方法C:关节置换.[结果]本组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 ~72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17.14%;Campanicci Ⅰ~Ⅱ级复发率16.13%,CampanicciⅢ级复发率25%;方法A组复发率17.65%,B组复发率15.38%,C组复发率20%.[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基本方法,人工关节置换能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术式选择要慎重;局部病灶残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随访尽早发现复发,利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春文  李志洲  季晓风  温玉新 《吉林医学》2013,34(10):1865-1865
<正>本文旨在探讨对一名腕管综合征的住院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发现其正中神经掌支存在明显变异,在查阅相关文献未见任何报道情况下进行手术,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因左手食指、中指麻木半年入院。专科查体: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掌桡侧半,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环指桡侧半刺痛觉减退,手掌尺侧半刺痛觉正常,拇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 2007年4月~2010年2月应用锁定钢板治疗237例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回顾分析其中210例获得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平均随访12.5个月(6~34月﹚,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1周(12~32周),发生浅静脉血栓12例,褥疮3例,肺内感染4例,髋内翻2例,改行人工关节置换10例。按照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161例,良18例,可19例,差12例。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定,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理论依据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12组(每组10只),各对照组分别行胸10椎板切除,不损伤硬膜及脊髓后0、1、2、3、7和11周,实验组分别于胸10椎板切除后行Allen's法(60gcm)损伤脊髓(导致截瘫)后0、1、2、3、、7和11周,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肱骨外科颈部、股骨粗隆部、胫骨平台部松质骨骨密度(BMD)改变情况。 结果:实验组( ALP术后1及3周低于对照组(P<0.05);7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磷(P)术后1、2周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钙(Ca)术后1~3周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然后逐渐降至略高于正常。实验组肱骨 BMD术后3、7及11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以3周时最低;实验组股骨BMD术后7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11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胫骨BMD术后 7及11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7与1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截瘫后血液生化指标改变,损伤平面上下均继发骨质疏松,损伤平面上骨密度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后常见并发症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华东地区6家县市级医院所有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所有阑尾切除术后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 340例患者中行LA阑尾切除术1 831例(19.6%),开腹阑尾切除术7 509例(80.4%);3年间LA手术开展的比例分别为9.2%、15.0%及32.9%.所有阑尾切除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1%,其中LA为2.1%,OA为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22,P<0.01);3年间LA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4.4%及3.5%,呈逐年下降趋势(x2=31.59,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不同手术方式是导致阑尾切除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一项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7,95%可信区间1.12 ~1.63,P =0.02).结论 LA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下降,LA手术是阑尾切除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完成。①取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②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按1&;#215;10^4/孔的细胞密度培养24h后,弃掉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胎牛血清及新生牛血清的Ha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分析法观察两种血清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各孔在57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结果:①小牛血清及胎牛血清均有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光吸收值也随之增大。②同一浓度下的胎牛血清比小牛血清具有更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③10%浓度的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小牛血清及胎牛血清均有明显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胎牛血清在骨髓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增殖过程中,与小牛血清相比较,可使细胞的增殖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间脱蛋白异种骨抗原性和生物力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脱脂脱蛋白处理异种骨的抗原性和生物力学强度与 30 %H2 O2 处理时间的关系 ,选择最佳处理时间 ,使骨的抗原性降至最低 ,又尽可能地保留其生物力学强度。方法 将牛松质骨脱脂脱蛋白处理 ,30 %H2 O2 浸泡时间分别为 0h ,8h ,16h和 48h。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30 %H2 O2 浸泡 8h组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刺激指数和局部组织学反应明显低于 0h组 ,与 16h和 48h组相同 ;30 %H2 O2 浸泡 8h组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 0h组 ,但显著高于16h和 48h组。结论 牛松质骨经 30 %H2 O2 处理 8h为最佳处理时间 ,可使抗原性降至最低 ,最大程度上保留生物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9岁。左髋臼骨折术后,左足下垂4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因车祸受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髋臼骨折,左下肢皮牵引7d后行左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入院时查体:左足呈下垂状;左大腿后侧和小腿肌肉松弛,左小腿感觉减退;左足背伸肌力0级,跖屈肌力Ⅰ级,屈膝肌力Ⅰ级,伸膝和屈髋伸髋臼力均为V级。双髋正位X线片显示:左髋臼骨折愈合,重建钢板固定术后。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细胞因子及激素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些因素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1-01/2004-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完成。取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细胞按l&;#215;10^4/孔的细胞密度培养24h后.更换培养液,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培养24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上述不同细胞因子和激素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作用,以Bessey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及氢化可的松能够明显地刺激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②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的增殖作用不十分明显。③地塞米松表现出明显的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却促进其碱性磷酸酶合成的作用。 结论: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能够明显影响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