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osis,K-OA)的关系。方法选择K-OA患者50例,作为K-OA组,无关节炎病史及自身免疫病者41例作为对照组,补体裂解法分离K-OA组与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酶免疫标记技术测定两种不同NK细胞亚群比例,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OA组CD16-CD5+6比例减少,而CD1+6CD5+6比例上升(P<0.05),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结论 K-OA的发生与具有杀伤活性的CD1+6CD5+6NK细胞亚群比例上升,杀伤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胫骨干骨折伴有同侧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行内固定后,行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后叉韧带时常会引起金属内固定物与胫骨隧道发生冲突,使内固定物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的:评估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合并胫骨干骨折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效果.方法:选择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例,于胫骨骨折置入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1~6个月在关节镜辅助下行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前、随访时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胫骨后移程度.结果与结论:随访12~24个月,重建前患侧胫骨后移10~15 mm者 5例,>15 mm 者3例;末次随访时< 5 mm者 6例,5~10 mm 者2例;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重建前的63.50±5.83提高到87.50±2.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Tibial-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不受胫骨近端骨隧道的影响,对胫骨内固定干扰小,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胫骨干骨折伴有同侧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行内固定后,行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后叉韧带时常会引起金属内固定物与胫骨隧道发生冲突,使内固定物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的:评估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合并胫骨干骨折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效果。方法:选择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例,于胫骨骨折置入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1~6个月在关节镜辅助下行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前、随访时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胫骨后移程度。结果与结论:随访12~24个月,重建前患侧胫骨后移10~15mm者5例,〉15mm者3例;末次随访时〈5mm者6例,5~10mm者2例;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重建前的63.50±5.83提高到87.50±2.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Tibial-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不受胫骨近端骨隧道的影响,对胫骨内固定干扰小,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陈旧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常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但该术式需要牺牲部分自体腓骨短肌腱,使腓骨短肌腱外翻足的功能受到影响。 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观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修复重建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7例,病程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锚钉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术中应用4.5 mm直径的钻头在外踝处打孔,在距腓韧带的距骨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在跟骨跟腓韧带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然后将异体肌腱在外踝骨孔处穿过,维持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中度外翻位,将肌腱的两端分别用锚钉的尾线缝合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轻度外翻位。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AOFAS评分及应力X射线平片结果。 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6,12,24个月复查,患者AOFAS评分显示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踝关节不稳,应力位置的距骨倾斜角度平均值及距骨的移动距离平均值明显减小,踝关节功能较好,外形满意。可见,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手术剥离软组织范围小,不损伤正常自身结构,可维持踝关节正常形态,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存在供体区域并发症等问题,虽然人工腱的研制与组织工程腱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临床应用上尚存在一些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相关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目的:同种异体肌腱材料的选择及其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17例膝关节后叉韧带损伤患者均使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应用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术中将用庆大霉素盐水浸泡过15min的两束异体肌腱对折,肌腱的一端套入松质骨螺钉加垫片固定在后叉韧带的胫骨附着点处,另一端通过牵引线引入关节内,修复切开的后关节囊.变换体位为平卧位,患膝屈曲90°,从关节内将移植物的另一端引入股骨隧道,前抽屉拉紧后由外向内拧入挤压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术前后抽屉试验均>2+,其中3+程度7例,4+程度6例,术后后抽屉试验结果0为4例,1+为8例,2+为4例,3+为1例,显示患者膝关节的后移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前的Lysholm关节评分为(48.5±4.3)分,术后Lysholm关节评分为(88.3±5.4)分.说明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应用Tibial-inlay技术修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可恢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1992年1月~1995年1月,我们应用伊里扎洛夫装置治疗了26例以胫骨3度开放骨折为主的老年人。结果:3个月内创口愈合18例,6个月创口愈合6例,死亡2例(1例为心肌梗塞,1例为败血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2例。年龄61~74...  相似文献   
8.
RP-HPLC测定双黄连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覃薛文  李志怀 《中国药师》2008,11(5):550-551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双黄连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nun×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验波长:278 nm,流速:1 ml·min-1柱温:25℃.结果:连翘苷在一定色谱条件下能完全分离,连翘苷在0.1006~0.3018 mg·ml-1浓度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6.98%;RSD为1.5%(n=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方法简便,可用于测定双黄连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胫骨干骨折伴有同侧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行内固定后,行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后叉韧带时常会引起金属内固定物与胫骨隧道发生冲突,使内固定物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目的:评估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合并胫骨干骨折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效果。 方法:选择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8例,于胫骨骨折置入金属植入物内固定后1~6个月在关节镜辅助下行Tibial-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重建前、随访时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胫骨后移程度。 结果与结论:随访12~24个月,重建前患侧胫骨后移10~15 mm者 5例,>15 mm 者3例;末次随访时< 5 mm者 6例,5~10 mm 者2例;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重建前的63.50±5.83提高到87.50±2.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Tibial-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不受胫骨近端骨隧道的影响,对胫骨内固定干扰小,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及固定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各种固定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目的:评估一端带骨块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股骨侧嵌入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01/2009-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15例关节损伤患者(15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其中运动损伤7例,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行一端带骨块的同种异体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记录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结果与结论:对15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排异、感染等并发症。KT-1000测量值术前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为3~5mm4例(27%),6~10mm9例(60%),〉10mm2例(13%);末次随访时0~2mm12例(80%),3~5mm3例(20%)。同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也由术前的(65.60±10.1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0.93±4.06)分(P〈0.05)。说明嵌入骨块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可增加股骨侧固定的可靠性,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