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及甲状旁腺次全切的2种手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效果。方法根据19例SHPT患者甲状旁腺增生数目及腺体大小分为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组及甲状旁腺次全切组,观察术后并发症,记录血清学指标,随访1年。结果腺体长径大于1cm病理改变且呈结节样增生。2组术后1个月钙、磷、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无差异,术后1年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素变化存在显著统计差异。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治疗严重的SHPT效果确切,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比甲状旁腺次全切复发率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方法 46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经撕脱鞘方法置管)、B组(经颈外静脉入路置管)和C组(非撕脱鞘方式置管).观察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B、C两组与经典撕脱鞘方法置管相对比.结果 经典撕脱鞘置管患者均一次性成功,但术中出血量多于另外两组.术后3组均表现为皮下隧道渗血.3组患者透析中静脉压、血流量及Kt/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撕脱鞘方式置入导管寿命低于经撕脱鞘置管(P<0.05).B、C两组患者手术总失败率(24.14%)高于经典撕脱鞘方式置管患者(P<0.05).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扩张器对内瘘狭窄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内瘘狭窄的患者,以血管扩张器行腔内血管扩张,记录扩张前、后的血流量、狭窄部位内径,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进行对比。结果 经血管扩张器扩张狭窄内瘘后,内瘘血流量、狭窄部位内径及Kt/V值较扩张前的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管扩张器解除内瘘狭窄作用明显,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服华法令对于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后功能不良的改善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59例带卡夫隧道导管患者,分为A组(28例)口服华法令1.5~3mg/d抗凝,对照组B组(31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凝,两组常规普通肝素封管.记录导管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记录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超滤等,计算透析尿素清除指数,评估透析效果,定期检测非透析状态下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并观察两组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观察一年时间.结果 A、B两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两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透析后比较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导管留存时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0±0.93)之间,A、B两组未见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结论 带卡夫中央静脉导管置后常规口服中等剂量华法令抗凝配合肝素封管较口服阿司匹林更能改善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留存时间,且并发症少.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偏短,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以证实口服华法令在带卡夫隧道导管置入后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对于血管通路的研究发现:血管通路再循环,影响透析效率,降低透析充分性[1].因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测定对血液透析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葡萄糖注射法(glucose infusion test,GIT)[2]测定新型带涤纶环的长期深静脉导管及自体动静脉内瘘两种血管通路的再循环,观察透析充分性及对临床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探讨常规血液透析透前与透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记录2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等变化并计算Kt/V值。结果: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血液透析通过纠正高磷血症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变血液透析方式增加血磷的充分清除亦可以有效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具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硫酸鱼精蛋白与肝素钠1∶1.2的比例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1∶1的比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及患者的预后。结果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和普通透析治疗中,两组患者的凝血级别及凝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TT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治疗期间排出柏油样大便,其他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出血情况。除对照组有1例肠癌晚期患者离世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伴高危出血倾向的危重病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血液透析治疗时,体外局部肝素钠抗凝1∶1.2的效果较好,能满足患者透析的抗凝要求,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及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的干预。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科室确诊为2型糖尿病40例患者,分为单用奥美沙坦组(A组)、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组(B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率过滤、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凝的变化。结果 疗程内,B组较A组对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肾小球率过滤、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血凝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短期内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率过滤、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抗肾脏局部高凝及抑制微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