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我院先后收治2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房间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3具尸体的房间隔的大小、构成及周围重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房间隔切开时的正确方向、安全长度及可能发生的危险。结合466例临床应用,讨论了避免切口合并症发生及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取正常成人心脏瓣膜36个,置于低浓度广谱抗生素的营养液(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灭菌48h,-80℃冰箱初冻,置于液氮中长期保存。灭菌前后瓣膜细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94.3%和100%,解冻后经光镜、电镜检查证实瓣组织细胞结构正常,组织培养葡萄糖消耗率测定示瓣组织存活良好。临床同种心脏瓣膜原位移植3例,随访6~30个月,瓣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5.
了解二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保留瓣下结构对不同类型机械瓣下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术式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保留瓣下结构的不同类型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机械瓣下游湍流剪应力turbulentshearstress,TSS等指标进行体内定量研究。结果无论保留全瓣或后瓣,跨瓣血流边界位点TSS在两种不同构型机械瓣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叶机械瓣(单叶瓣)TSS较双叶机械瓣(双叶瓣)高。对于单叶瓣,TSS在保留全瓣瓣下结构组(保留全瓣组)、保留后瓣瓣下结构组(保留后瓣组)与未保留瓣下结构组(未保留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双叶瓣,保留全瓣组TSS均高于其它2组(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可改善术后患者心功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跨瓣血流扰动性,使下游TSS增大。这种影响以全瓣保留者为著,单叶瓣甚于双叶瓣。对于心功能较差,有必要保留全瓣瓣下结构者,可尽量使用双叶瓣,以减轻对人工心瓣下游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磷酸肌酸停搏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涛  李守先 《上海医学》2001,24(1):38-40
目的 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在心脏直视手术中作为添加剂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6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I组)及试验组(Ⅱ组),各33例。I组使用冷晶体停搏液,Ⅱ组在I组停搏液中加入CP。于不同时段取血样检测5种心肌酶的含量。结果 两组心肌酶含量,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Ⅱ组心肌酶谱上升幅度低于I组,而下降速度则快于I组。结论 外源性CP加入心脏停搏液中对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准确迅速判断瓣环和瓣叶病损的部位及程度,提高二尖瓣成形术的成功率。方法解剖测量30例国人正常新鲜心脏的二尖瓣,术中观察二尖瓣病理变化特点后研制了一种新型二尖瓣成形测瓣器。结果用测瓣器行二尖瓣成形术35例,成形手术时间由原来的(57±11)min减少到(35±15)min,手术死亡率由11%下降到3.3%。结论使用此种测瓣器可使二尖瓣成形术省时、准确,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简化手术步骤,方便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200~250g)为供体,sD大鼠(200~250g)为受体,行同种带瓣主动脉腹主动脉补片式异位移植36例。供体经修剪保留两个主动脉瓣叶及相应宽度瓣下附着心肌(0.5mm)和主动脉壁(5mm),三定点连续缝合法移植于左肾静脉下方腹主动脉前壁。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4.4%。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与腹主动脉间置式移植相比,本手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类似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和随访62例VSD伴重度PH患者的诊治和预后情况,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组住院死亡6例,占9.6%;随访8个月~7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91.1%、80.4%;对多种相关因素进行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VSD的大小、位置,肺/体平均动脉压比值(Pp/Ps)>0.95与否,心功能,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手术前肺动脉压>0.75与否,围术期综合性降肺动脉压处理,手术后定期应用前列腺素E1(PGE1)等与生存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明确VSD的位置,围术期综合性降肺动脉压处理不仅对选择手术时机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手术后定期应用PGE1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2例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获得成功,其中1例同时施行房间隔缺损和未闭动脉导管缝合术,1例同时施行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作者对该术的指征、手术特点和心肌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