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由于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其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管是碳纳米管进入人体的首要通道之一,因此探讨功能化与原始状态的多壁碳纳米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进行细胞鉴定.选择0.5~1 μm经羧基修饰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s)与同等长度未经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CNTs)制备颗粒悬液,与血管内皮细胞共育后,利用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制备碳纳米管透析液,通过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2种纳米管均对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其细胞毒性随剂量递增呈上升趋势.与细胞共育24 h后,p-CNTs的毒性大于f-CNTs;而共育48 h及72 h后,f-CNTs毒性大于p-CNTs.②透射电镜实验表明,f-CNTs共育细胞内空腔明显多于p-CNTs,而空腔内f-CNTs聚集体紧密程度明显小于p-CNTs.③对2种多壁碳纳米管透析后的细胞培养基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上述结果笔者推测.p-CNTs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是聚集程度,f-CNTs对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为表面效应.进入细胞的碳纳米管数目增多,造成细胞损伤或阻断细胞内代谢通路,可能是共育后期f-CNTs细胞毒性大于p-CNTs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由于碳纳米管的广泛应用,其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管是碳纳米管进入人体的首要通道之一,因此探讨功能化与原始状态的多壁碳纳米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自人脐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进行细胞鉴定.选择0.5~1 μm经羧基修饰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f-CNTs)与同等长度未经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CNTs)制备颗粒悬液,与血管内皮细胞共育后,利用噻唑蓝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制备碳纳米管透析液,通过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①2种纳米管均对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其细胞毒性随剂量递增呈上升趋势.与细胞共育24 h后,p-CNTs的毒性大于f-CNTs;而共育48 h及72 h后,f-CNTs毒性大于p-CNTs.②透射电镜实验表明,f-CNTs共育细胞内空腔明显多于p-CNTs,而空腔内f-CNTs聚集体紧密程度明显小于p-CNTs.③对2种多壁碳纳米管透析后的细胞培养基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上述结果笔者推测.p-CNTs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是聚集程度,f-CNTs对细胞毒性的主导因素为表面效应.进入细胞的碳纳米管数目增多,造成细胞损伤或阻断细胞内代谢通路,可能是共育后期f-CNTs细胞毒性大于p-CNTs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136例维吾尔族和158例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记录临床资料,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8.2%,51.8%,维吾尔族患者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患者BMI、LDL-C和病程分别为(28.67±3.02)kg/m2(、3.29±0.53)mmol/L(、5.42±0.58)a,BMI、LDL-C高于汉族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明显短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并有早发倾向,这可能与维吾尔族患者的BMI和LDL-C水平高于汉族患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了解利拉鲁肽是否可改善HepG2细胞内脂代谢状态,并对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软脂酸钠诱导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并给予利拉鲁肽干预?油红O染色确定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Western blot检测HepG2 中脂质合成和分解关键酶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及HepG2 中PI3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采用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HepG2 细胞,观察PI3K信号通路在软脂酸钠诱导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性中的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建立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软脂酸钠诱导可显著升高HepG2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的蛋白水平,降低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的蛋白水平(P < 0.01),并上调HepG2中PI3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与软脂酸钠组相比,利拉鲁肽干预可显著降低HepG2中SREBP1c?FAS 的蛋白水平,升高ATGL的蛋白水平,并抑制HepG2中PI3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阻断HepG2中的PI3K信号通路后,软脂酸钠诱导HepG2脂肪变性的能力显著降低(P < 0.01)?结论:利拉鲁肽可通过调节HepG2中的PI3K信号通路,进而改善HepG2细胞的脂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脂分布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155例T2DM患者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体脂百分比(PBF)测量,同时测量空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W)、身高(H)、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部内脏型肥胖(VFO)的BMI水平高于腹部皮下型肥胖(SFO),男性VFO的TG水平高于SFO。女性患者PBF、TC及LDL-C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少数民族男性患者VA、PBF显著高于汉族男性。在校正年龄、病程、BMI后,女性患者WHR与DBP呈正相关,PBF与LDL-C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的BMI与SBP、VA与DBP、VA与PBF和HDL-C有关联;女性患者的BMI与SBP、WHR与DBP有关联。结论 T2DM患者体脂分布均以腹型肥胖为主,尤其是以VFO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体脂水平增加有关,更与VFO有关,且存在性别、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9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931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 m L,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TCF7L2基因rs790169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709446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F7L2基因rs7901695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而rs7094463多态性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新疆维、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差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维、汉两族T2DM患者233例,按族别及性别分为4组(维吾尔族男性组、维吾尔族女性组、汉族男性组和汉族女性组),记录一般资料,运用法国MD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其腰椎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端BMD,同时测定血清学指标。结果 ① 腰椎L1- L4、左侧股骨BMD在T2DM维吾尔族与汉族、维吾尔族男性组与汉族男性组、维吾尔族女性组与汉族女性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L1、L2椎体之间,维吾尔族男性组高于汉族男性组(P<0.05),在L1椎体,汉族女性组高于维吾尔族女性组(P<0.05)。② T2DM患者股骨BMD与年龄、病程、绝经年数、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成负相关,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secretion index,HMOA-ISI)成正相关,与血清学指标无关。将年龄做为控制因子,女性T2DM患者BMD与绝经年龄无关,与绝经年限负相关。结论 ① 新疆维、汉族BMD按民族、性别总体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在L1、L2椎体之间,维吾尔族男性组高于汉族男性组(P<0.05),在L1椎体,汉族女性组高于维吾尔族女性组。② 年龄、病程、HbA1c与T2DM患者股骨BMD负相关,绝经年限与女性T2DM患者BMD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6 313名社区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现况调查及分析,了解该人群的整体状况,初步评价、分析管理血糖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社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为期三个月(2017年3~6月)的规范化建档管理,收集T2DM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建档三个月后的血糖控制结果较建档时有差异,管理对血糖有效(t=3.46,P=0.023)。社区人员对其生活方式指导结果理想,指导后开展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的有3 395和3 363人,分别达53.8%、53.3%。规律服药的患者有5 040人,达79.8%。综合代谢达标尤其血脂达标率不理想,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达标率为12.6%,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为1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理人群空腹血糖不达标的危险因素是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技校/中专(均有P<0.05)。结论 社区规范化管理有效,低学历是血糖管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的131碘( I)治疗和未长期服用ATD治疗Graves甲亢患者进行比较,探讨131 I治疗前ATD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Graves甲亢患者62例,根据其是否经ATD长期治疗分为两组,比较其疗效、各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43.75%,未经ATD系统治疗组治疗成功率56.67%,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5.152,P=0.000)。经随访后发现,治疗后甲状腺质量、FT3、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24 h最高摄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4,P <0.05);治疗期间内 ATD 系统治疗组和未经 ATD 系统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7例(21.88%)和3例(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131 I治疗前长期应用ATD治疗,可降低患者24 h最高摄碘率,降低临床疗效并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1,25(OH)2D3:维生素D3是胆固醇的衍生物,其活性形式有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两种,其中1,25-二羟维生素D3活性更高。体内的维生素D3无生物活性,它首先在肝脏被25-羟化酶催化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25(OH)D3,然后在肾近端小管1α-羟化酶的催化下生成活性更高的1,25(OH)2D3,1,25(OH)2D3在肾脏具有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尿钙、磷排出量减少等方面作用。MicroRNA-130b: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小分子RNA,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或者CDS序列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其中MicroRNA-130b与多脏器的多种病变有关,在糖尿病的进程中MicroRNA-130b与早期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以及肾脏损害严重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标志。 背景:1,25(OH)2D3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目的:探索1,25(OH)2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130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作用。 方法:实验方案经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5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1,25(OH)2D3组、糖尿病肾病+花生油组,后2组分别给予骨化三醇(即1,25(OH)2D3,活性维生素D3) 0.03 μg/(kg • d)治疗、花生油对照处理。37 d后采集标本,以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RT-PCR检测MicroRNA-130b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对大鼠肾脏形态结构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1,25(OH)2D3组及糖尿病肾病+花生油组MicroRNA-130b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糖尿病肾病+1,25(OH)2D3组明显高于糖尿病肾病+花生油组(P < 0.01);②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1,25(OH)2D3组及糖尿病肾病+花生油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紊乱及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糖尿病肾病+1,25(OH)2D3组明显低于糖尿病肾病+花生油组(P < 0.01);③结果说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MicroRNA-130b表达水平下降,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肾脏组织结构紊乱及纤维化程度严重;1,25(OH)2D3可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MicroRNA-130b的表达水平,同时还可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结构紊乱及纤维化程度。ORCID: 0000-0002-5676-5016(刘玥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