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前后路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109例多节段CSM资料,前路组67例行分节段减压,钢板固定+(MC+(R))固定,后路组42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ARCH)微型钛板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远期轴性颈椎痛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随访32个月,手术时间前路组(127.01±33.44) min,后路组(118.61±22.28)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前路组(316.42±150.35)ml,后路组(676.60±300.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前路组术前(9.34+2.03)分,术后(14.08±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组术前(9.17±2.03)分,术后(13.86+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轴性颈椎痛前路组7例,后路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多节段CSM前后不同入路的分析,认为对多数患者应采用前路手术效果更加理想,远期随访轴性颈椎痛的发生率前路明显少于后路组,前路手术还可以减少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微型钛板间隔固定和全节段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其中A组28例行间隔微型钛板固定,B组20例采用全节段微型钛板固定,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JOA评分、术后开门角度、术后固定节段和不固定节段的门轴侧愈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2~32个月),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获得满意的恢复,两种固定方式在神经症状改善率、术后开门角度、术后固定节段和不固定节段的门轴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微型钛板间隔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与全节段固定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骨肉瘤G1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G1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骨肉瘤相关研究显示细胞周期素(cyclin)D1、E等起正调节作用的因子在骨肉瘤中存在过度表达现象,起负调节作用的p16、p21和p27基因在骨肉瘤中表现为表达缺失;提高野生型去磷酸化的Rb蛋白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这些G1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均已证明与骨肉瘤恶性程度和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是鉴别良恶性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路分段减压、分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38例采用主要节段椎体次全切钢板固定,次要节段椎间隙减压Cage固定的患者临床资料,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善,观察术后颈椎曲度的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22个月,所有患者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5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61.98%,颈椎曲度由平均16.59°提高到24.81°.结论 分段减压、分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脱位比较常见,可伴有严重椎体压缩和(或)爆裂、椎管变形,导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传统治疗方法主要行后路短节段跨伤椎4枚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或后路跨伤椎长节段8枚椎弓根钉固定,但前者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腰椎退变性疾病多表现为腰椎间盘退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不稳、腰椎滑移和退变性脊柱侧弯等,同时多存在2个或以上节段退变,临床表现不典型,定位较为困难,给治疗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加之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7.
锁骨位于胸廓的顶部前方,细长,部位表浅(全长位于皮下),易受暴力发生骨折。锁骨骨折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5%,占肩胛带损伤的44%,骨折多数由车祸外伤、摔伤和运动相关性损伤所致。本院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1/3NeerⅡ型骨折共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尤文氏肉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文氏肉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强化化疗能改善局灶性患者预后,但对已有转移患者疗效不佳;为提高治疗效果,更大剂量化疗似可较彻底杀灭原发灶和转移灶,但剂量超过骨髓正常耐受范围必须给予自体或异体骨髓移植以缓解骨髓毒性;手术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应尽可能彻底切除病灶;局部放疗或全肺放疗有一定的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全身放疗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抗血管治疗采用某些新药、常规药新用及基因靶向治疗等方法破坏肿瘤血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FDG PET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病理学肿瘤坏死率相比较,评估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18-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 PET)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共有15例(女6例,男9例;年龄7~33岁,平均年龄17-3岁)行新辅助化疗的原发性骨肉瘤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FDGPET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化疗前和化疗后两次FDGPET检查。FDG—PET检查后,分别计算每例患者FDG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和肿瘤/背景比值(TBR)。化疗结束后行保肢或者截肢手术,术后切除肿瘤按照Salzer-Kuntschik系统评估病理学肿瘤坏死率反应的化疗效果(I~Ⅲ级为效果良好,Ⅳ~Ⅵ级为效果差)。结果肿瘤坏死率评估显示:8例肿瘤坏死率大于90%,化疗效果良好;7例肿瘤坏死率小于90%,化疗效果不佳。统计学分析提示,化疗后与化疗前的最大标准摄取值之比(SUV2/SUVl)、肿瘤/背景比值之比(TBR2/TBRl)以及化疗后肿瘤背景比值(TRB2)均与肿瘤坏死率相关(P〈0.01,P〈0.001,P〈0.001)。所有化疗效果良好的患者TBR2/TBRl值小于0.46,化疗效果不良者均大于0.49。结论FDGPET为评价骨肉瘤患者化疗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无创检查方法。肿瘤/背景比值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相比对评价骨肉瘤的化疗效果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康复A组和康复B组,每组25例。康复A组行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康复B组行常规康复训练。于康复前,康复4周、8周、12周行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康复8周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入院时改善(P<0.05),康复A组在康复8周及12周时Harris评分较康复B组改善更明显(P<0.05)。康复12周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A组优于康复B组(P<0.05)。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于康复4周、8周、12周时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12周时康复A组优于康复B组(P<0.05)。结论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