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奥克丁(SOD)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足爪肿胀度、全身病变的影响。方法 大鼠踝关节皮内注射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原发性病变预防给药和继发性病变预防、治疗给药3种方案。结果 不论原发性病变还是继发性病变,SOD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爪肿胀度,在继发性病变方面,SOD还能减轻继发的全身病变情况。结论 SOD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具有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理应激对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内神经元谷氨酸受体亚单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型(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1,NR-1)和α-氨基-3-羧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2型(glutamic acid receptor-2,GluR-2)表达的影响,探讨心理应激在夜磨牙症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分层后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心理应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各40只),采用荧光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理应激1、4、8和12 d大鼠Mo5内NR-1和GluR-2的表达差异.结果 8和12d时心理应激组大鼠Mo5内GluR-2免疫荧光吸光度值(0.152 ±0.056、0.125±0.076)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352±0.104、0.342 ±0.100)(P<0.05),其mRNA水平(0.566±0.101、0.384±0.097)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0.913±0.095、0.892 ±0.099) (P <0.05);而NR-1的免疫荧光吸光度值及mRNA水平可见增高趋势,但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应激可导致大鼠Mo5内GluR-2表达发生改变,这一改变可能通过支配颌面部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口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 6 OHDA对 4℃寒冷应激诱导的血浆ACTH含量的改变。方法 成年Wistar雄性大鼠 3 0只 ,随机分成 5组 (n =6)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寒冷应激组、6 羟基多巴胺 (6 OHDA)非应激组、6 OHDA +寒冷应激组、配药液 +寒冷应激组。所有动物处理后立即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ACTH含量。结果  4℃寒冷应激 4h后血浆ACTH含量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 :6 OHDA侧脑室注射后再寒冷应激 ,血浆ACTH含量不再明显升高。结论 寒冷应激可能通过脑内儿茶酚胺能系统调控HPA轴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朱永进  薛永权  潘金兰  吴亚芳  王勇  沈娟 《江苏医药》2006,32(9):809-811,F0003
目的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阐明1例与NUP98基因相关的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的临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3号和11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地高辛标记的跨越NUP98基因的BACRP11-120E20探针进行间期和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R显带分析显示47,XX,t(3;11)(q13;p15),+21;染色体涂抹证实3号和11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间期和中期FISH均显示该染色体异常累及NUP98基因。结论识别一种累及NUP98基因的新的染色体易位,为下一步研究NUP98基因新的对手基因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夜磨牙因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口腔健康,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日益成为口腔修复学临床与研究工作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夜磨牙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已成为夜磨牙的最重要诱/病因之一.在心理应激诱发/导致夜磨牙的过程中,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均参与其中,其机制较为复杂.本史将就心理应激与夜磨牙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心理应激引发夜磨牙的可能机制,完善夜磨牙的发病机理,进而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畸对牙周膜机械感受器的影响,探讨正畸牙移动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左上第一磨牙(ULM1)为对照,右上第一磨牙(URM1)施加0.49N近中向的拉力,分别在加力3、21天时,以及去除加力后7、14、21、28天时处死大鼠;取含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的组织块,常规固定、脱钙、PGP9.5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压力侧牙周膜机械感受器形态的改变,并测量形态肿胀、模糊的机械感受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加力后大部分牙周机械感受器均出现膨大和模糊的外形,在加力21天时形态肿胀、模糊的机械感受器比加力3天时明显增多(P〈0.05)。去除加力后,这种类型的机械感受器逐渐减少,但21天后尚未恢复到加力前水平(P〈0.05),均未见炎性细胞。结论正畸加力中牙周膜神经出现类似损伤性改变的应激反应。这种神经改变在去除正畸力后需要较长时间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血管瘤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结合差速贴壁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 培养48h后可见组织块周围游离出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清晰,72h去除组织块,2w后细胞长满培养板底形成单层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显示CD34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染色证实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结论 组织块法结合差速贴壁可获得高纯度的血管瘤内皮细胞,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3d组、7d组、14d组、21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T-PCR检测大鼠咬肌NT-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d、7d组咬肌纤维NT-3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实验14d、21d组NT-3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NT-3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NT-3的表达发生改变,并且随着下颌前伸时间的延长,NT-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NT-3表达改变提示咬肌在下颌前伸过程中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fgray,PA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雌性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即模拟失重14 d(SW-14 d)组和正常对照(Con)组;根据实验干预措施的不同,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即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ES)亚组,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 Sch)预处理(pretreatment of Sch, PS) 亚组和单纯琥珀胆碱注射(Sch injection, SI)亚组,每个亚组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中脑冰冻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对Fos免疫阳性细胞进行形态与计数分析.结果 两组大鼠PAG腹外侧区均观察到Fos样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Fos免疫阳性细胞,核着色较淡,边界较为模糊;Fos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不同亚组大鼠Fos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分析表现为:Sch预处理亚组>伤害性电刺激亚组>单纯琥珀胆碱注射亚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71.06±8.96、46.94±3.38和35.04±4.62;模拟失重2周组分别为32.91±2.99,27.77±3.27和11.75±1.00.结论 伤害性电刺激可诱发大鼠PAG腹外侧区神经元 Fos样蛋白的表达,而琥珀胆碱可使其表达增加;模拟失重后伤害性电刺激诱发的Fos样蛋白在PAG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加力不同时间及力值后,香草酸瞬时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和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在牙周膜中的表达规律,进而探讨两者在正畸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共11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施50 g力后,分别于4 h、8 h、1 d(1 d组据力值大小增加30、50、80 g 3个亚族)、3 d、5 d、7 d、14 d,随机处死6只,切取牙周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mRNA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力值,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在加力4 h后升高,1 d时到达峰值,7 d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的表达随力值增加而升高。结论:在生物机械力的诱导下,牙周膜内TRPV1和IL-1α的表达与加力时间及大小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TRPV1和IL-1α与正畸疼痛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