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46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皮肤光老化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会发生形态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的改变,称之为光老化。目前对于光老化的临床评价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临床描述和图像分析两类。光老化标准化评价方法可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皮肤光损伤研究和评价方面的可比性。其中量化的评价方法优于描述性评价方法,二者相结合是未来皮肤光老化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神经肽Y与白癜风相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癜风病因复杂,许多因素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皮损区和血液中神经肽Y水平均比正常对照为高,神经肽Y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可能通过机体的神经-免疫-皮肤系统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对神经肽Y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以及可能引起白癜风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尖锐湿疣皮损内人乳头瘤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元 Crai.  L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31-133,T002
13个皮损组织取自13例尖锐湿疣(CA)患者,13例基底细胞上皮瘤(BCC)组织作为对照,用溴化钠液分离表真皮,从组织中提出的 DNA和溴化钠液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PV DNA。11例CA表皮中检出 HPV DNA,HPV6有7例,HPV11有4例。3例CA真皮中发现有HPV DNA,HPV6有2例,HPV11有1例。2例标本因溴化钠液被HPV污染未作统计。在BCC组织中未发现有HPV DNA。在某些CA真皮内含有 HPV DNA可以解释散发病例的复发性。  相似文献   
4.
甲真菌病占皮肤真菌感染的30%。外用抗真菌药物不易渗透到甲母或甲床上,所以用药时间长,治愈率低。新一代三峻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哑口服治疗甲真菌病,治愈率高,其缺点是服药时间长,价格贵,为此我们从1995年4月采用伊曲康峻短程冲击加除甲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现将近斯疗效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42例甲真菌病,年龄22~80岁,男16例,女26例。均见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真菌检查阳性。其中指甲真菌病33例,趾甲真菌病9例。观察的靶甲临床分型: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38例,远端侧位甲下真菌4例。治疗方法:40%尿素软膏较厚地涂于病甲表面,…  相似文献   
5.
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54例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同一地区的269例健康对照进行系统问卷调查,所获资料用Epli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患者中95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其暴露比率为26.84%。病情比较显著:有家族史患者呈中,重度发病的比例(18.95%和23.16%)高于无家族史患者(12.74%和16.60%);再发患者该比例(38.29%和33.71%)高于首发患者(34.12%和24.71%)。若干环境诱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受潮、感染、精神紧张及食鱼虾等与其发病相关。结论: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环境诱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筛选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 ,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 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黄褐斑的复方中药 ,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治疗黄褐斑中药复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P <0 .0 5 ,醇得物P >0 .0 5 ) ,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 (P <0 .0 1) ,金匮肾气丸降低 (P >0 .0 5 )。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水提物熟地黄、牡丹皮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 ;醇提物中牡丹皮、泽泻增高 ,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结论 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 ) ;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熟地黄、牡丹皮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茯苓、山药、山茱萸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泽泻组醇提物增高 ,水提物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 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 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 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 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Becker痣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2岁。右肩胛及胸部淡褐色不规则色素沉着斑伴右侧乳房发育不全10余年。胸部X线结果示:脊柱下胸段稍侧弯。诊断:Becker痣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儿童眼睑睫毛及头发阴虱感染.患儿女,3岁.因其家长发现其反复揉眼约1周来诊.检查:双上眼睑睫毛处及头发上有活动的虫体和半透明的白色水滴状物.将虫体和虫卵取下,经鉴定为阴虱的虫体及虫卵.其睑睫毛处经金霉素眼膏治疗1周后复诊睫毛阴虱消失.  相似文献   
10.
小儿厌食症为儿科临床常见病证,主要以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为特征。笔者应用自拟健脾消积饮治疗1例,疗效满意。席某,男,3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其母代诉:不思饮食,日渐消瘦3月有余。自春节过后饮食逐渐减少,常常怒而不食,大便量少,2~3天一行,干结难下。体重较春节前降低0.5kg,且口气臭秽,曾服2瓶儿康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