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ACR TI-RADS)与2011版Kwak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wak 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检出的甲状腺峡部结节患者308例,共308个结节。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细针穿刺活检(FNAB)证实确诊,且均行超声检查。分别按照ACR TI-RADS和Kwak TI-RADS分类标准对308个峡部结节进行评分分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峡部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将ACR TI-RADS、Kwak TI-RADS分类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FNAB和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ACR TI-RADS、Kwak TI-RADS诊断甲状腺峡部恶性结节的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308个甲状腺峡部结节中,恶性结节197个;良性结节111个。与良性结节相比,甲状腺峡部恶性结节的以下超声特征占比更高:实性(99.5% vs 77.5%)、低/极低回声(94.9% vs 46.8%)、纵横比>1(21.3% vs 5.4%)、边缘分叶/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41.1% vs 7.2%)、点状强回声(43.2% vs 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实性(P=0.047)、低/极低回声(P<0.001)、边缘分叶/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P=0.002)、点状强回声(P=0.007)是甲状腺峡部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纵横比>1并非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83,P=0.050)。ACR TI-RADS 1~2类结节均为良性结节,4类结节中70.1%为恶性结节,5类结节中87.0%为恶性结节;Kwak TI-RADS 2~3类结节均为良性结节,4b、4c、5类结节中分别有70.0%、83.2%、100%为恶性结节。ACR TI-RADS与Kwak TI-RADS分类诊断甲状腺峡部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20。ACR TI-RADS分类以TI-RADS 4类为截断值,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5%、53.1%、82.8%、79.0%、98.3%,Youden指数为0.526。Kwak TI-RADS分类以≥4b类为标准,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53.1%、82.5%、78.9%、96.7%,Youden指数为0.521。 结论ACR TI-RADS与Kwak TI-RADS对甲状腺峡部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甲状腺峡部结节部分级别的恶性风险阈值以及管理建议,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胞外膜泡(extracellularvesicles)具有多种生理病理功能,可介导细胞间的通讯,参与炎症、免疫信号通路、血管生成、应激反应、细胞衰老、增殖和分化等过程,在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导、维持、调节中也起重要作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sclerosis,SSc)是以皮肤纤维化、胶原增殖及血管病变为特点的全身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呈现很大的异质性,病理生理特征是内皮细胞异常激活、凋亡以及血管生成细胞数量减少,使新血管的生成受损;以血管壁炎症和凝血系统激活为特点的血管损伤在疾病的早期发生,并且是发病机制的核心。本文旨在探讨胞外膜泡在SSc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立论依据】 细胞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子代中分布的精密调控是生物遗传过程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迄今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编程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着力于研究DNA复制起始位点的复制压力所诱导的DNA损伤在子代细胞中的分布信息。 【设计思路】 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处理,在DNA复制起始位点诱导复制压力,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染色体损伤在下一个细胞周期子细胞中的分布。从DNA损伤的角度探讨染色体分布的可能调控机制和生理意义。 【实验内容】 (1)用去血清方法将大部分细胞同步于细胞周期的G1期,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2)在细胞进入G1期后给予血清培养,使细胞同步化开始DNA复制,实验组给予APH(DNA聚合酶抑制剂)干预,对照组给予不含APH的血清。同时加入脱氧核苷酸异构物EdU(5-ethynyl-2'-deoxyuridine)参与合成中的DNA,并可作为后续荧光标记DNA复制的起始位置;(3)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进入有丝分裂M期和到达下一个细胞周期G1期所需的时间;(4)分别进行细胞爬片和滴片固定收样,并标染EdU(DNA复制起始位置)和FANCD2(DNA损伤修复蛋白)。观察各对子细胞中的DNA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统计染色体的断裂频率,判断断裂位点与EdU染色位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材料】 人HBE上皮细胞;FANCD2抗体(美国Gibco公司);APH;EdU;1640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 【可行性】 已完成的前期实验:(1)明确了DNA复制起始位点通过抑制DNA聚合酶更容易导致染色体损伤;(2)这些DNA起始位点的损伤在有丝分裂后的两个子代细胞中呈现明显的非随机、非对称分布,表现为一个子代细胞损伤明显增多,而另一个子细胞基本没有或很少出现损伤。这些前期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 【创新性】 (1)首次在体细胞水平探讨DNA复制起始位点的复制压力所诱导的DNA损伤在子代细胞中的分布信息;(2)探讨DNA复制起始位点在复制压力下与染色体断裂的关系;(3)首次从DNA损伤的角度阐释染色体分布的可能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当今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其手术及术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都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与饮食管理对CRC患者的机体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通过提高免疫水平、缓解炎症反应等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营...  相似文献   
6.
<正>组织修复是临床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伴随着组织细胞的再生、增殖、分化和迁移,炎症水平调节,活性氧(ROS)含量的回归稳态,伤面消肿愈合等过程。目前有关组织修复方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尽人意。通过对外泌体的研究,我们发现其在促进组织修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1 MSC的旁分泌机制MSC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具有自我更新和多方向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