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PE的2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SCTA).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PE7例。7例PESCTA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胆囊癌CT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23例胆囊癌术前CT正确诊断18例,5例误诊,根据CT表现可分为:腔内型8例、厚壁型5例、肿块型10例;其中共8例并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转移;病理结果:腺癌20例,鳞癌3例。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CT的诊断价值较高,但仍容易误诊,早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掌握其CT征象,注意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秒级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成像方法、技巧.方法对20例临床上疑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先行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运用螺旋CT快速薄层扫描,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CTPA成像,研究肺动脉成像的最佳参数及操作技术,探索该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疾病检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例患者检出7例肺动脉栓塞病人,栓塞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亚秒级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CTPA)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成像技术完全可行,且安全、迅速、有效、无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PE的2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SCTA).结果 20例患者中确诊 PE 7例.7例PE SCTA 直接征象: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内混合性、附壁性、中心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准确、快速、无创性的优点,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胆囊癌CT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本组23例胆囊癌术前CT正确诊断18例,5例误诊.根据CT表现可分为:腔内型8例、厚壁型5例、肿块型10例;其中共8例并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肝内转移;病理结果:腺癌20例,鳞癌3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CT的诊断价值较高,但仍容易误诊,早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掌握其CT征象,注意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包括乳腺钼靶检查、B超检查、以及逐步完善的MR检查,本综述将对乳腺钼靶及MR检查方法的特点及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常用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肺癌CT诊断准确性以及患者手术切除机会。方法:搜集1992~1999年间26例CT误诊,而经手术病理或其他临床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周围型肺癌20例,误诊为结核瘤10例,炎症假瘤5例,真菌感染2例,错构瘤2例,胸膜间皮瘤12例,中央型肺癌6例,误诊为纵隔淋巴瘤2例,胸腺瘤2例,肺部炎症2例。重新回顾性阅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18F-FDG PET/MRI对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从2010年1月—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MRI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并提取数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应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不一致指数(I2)和Cochran-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相应95%CI,绘制汇总受试者操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阈值效应和亚组分析探讨异质性的来源。亚组分析根据研究类型、原发肿瘤类型、是否合并有增强MRI进行分组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包括1 347例肿瘤病人,18F-FDG PET/MRI诊断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值分别为0.85(95%CI:0.81~0.88)、0.92(95%CI:0.90~0.93)、6.63(95%CI:4.50~9.79)、0.22(95%CI:0.16~0.29)、0.9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前瞻性研究中的18F-FDG PET/MRI对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回顾性研究,AUC值分别为0.92、0.88;无增强MRI的研究诊断效能高于有增强MRI的研究,AUC值分别为0.93、0.91;18F-FDG PET/MRI对胃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最高,其次为宫颈癌、肺癌、乳腺癌,AUC值分别为0.96、0.95、0.93、0.90。 结论 18F-FDG PET/MRI对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特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性OVCF并行PVP后的病人93例。所有病人均行X线及MRI检查,根据椎体再发骨折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再发骨折组(48例)和无再发骨折组(45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其校准曲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再发骨折组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椎体内裂隙(IVC)、骨水泥周围积液及骨水泥-终板未接触(NPEC)与无再发骨折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优势比(OR)=3.232]、存在IVC(OR=27.117)和NPEC(OR=1.993)及较高的椎体高度恢复率(OR=2.943)为同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存在延伸至终板的骨折线的椎体骨质前份前移距离[(3.12±2.62) mm]大于无延伸者[(1.67±2.18) mm](P<0.05)。与不存在IVC病人相比,存在IVC病人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7.19%±8.60%和12.63%±11.81%)和NPEC发生率[78.38%(58/74)和94.74%(18/19)]均更高(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再发骨折的AUC为0.860,敏感度0.792,特异度0.84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尚可。 结论 基于影像学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够预测术椎椎体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军  梁治平  曾旭文  曾文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90-1092,I0001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1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物发生部位胃7处,小肠12处,结肠3处。16例CIST中良性4例,肿瘤直径≤5.0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12例.肿瘤直径≥7cm,肿瘤边缘有分叶、肿块内有坏死,目中瘤的溃疡大而深,可见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结论 CT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