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RASSF1A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RASSF1A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及NF- κB亚单位P65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0-RASSF1A质粒和空载体pcDNA3.0质粒分别导入A549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克隆,Western blotting检测RASSF1A基因表达。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转染对P65表达的影响。结果:经脂质体转染和筛选,建立了稳定表达RASSF1A基因的A549细胞系。与未转染组和转染空白载体组比较,转染RASSF1A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细胞周期中G1/G0期比例明显增加(P<0.05),而S期比例减少;转染组细胞核内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全细胞P65蛋白及mRNA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RASSF1A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65活性而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DIABLO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m ac/D IABLO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由线粒体释放的促凋亡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的下游反应,通过特异性地结合凋亡抑制蛋白IAPs,解除后者对caspase的抑制而促进凋亡。肿瘤组织中Sm ac/D IABLO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和释放障碍,利用药物及Sm ac/D IABLO的生物制品,可有效增加胞浆中Sm ac/D IABLO的含量,这为肿瘤的治疗开拓了新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E-cadherin和VEGF-C,D的表达及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与其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结肠癌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5年内无复发者6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肠癌组织中E-cadherin,VEGF-C,VEGF-D,CD31(测微血管密度),D2-40(测微淋巴管密度)的表达,逆转录PCR检测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内有否复发进行分析。
结果:各临床病理特征,VEGF-C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及肿瘤对脉管的浸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 VEGF-D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结肠癌复发高危因素的独立变量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缺失及肿瘤的高微淋巴管密度(OR值分别为4.3 和 3.1)。
结论:检测E-cadherin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可预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复发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E-cadherin和VEGF-C,D的表达及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与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结肠癌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术后5年内无复发者6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肠癌组织中E-cad-herin,VEGF-C,VEGF-D,CD31(测微血管密度),D2-40(测微淋巴管密度)的表达,逆转录PCR检测结肠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内有否复发进行分析。结果各临床病理特征,VEGF-C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及肿瘤对脉管的浸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VEGF-D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结肠癌复发高危因素的独立变量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缺失及肿瘤的高微淋巴管密度(OR值分别为4.3和3.1)。结论检测E-cadherin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可预测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复发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D2-40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85例人结肠癌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C及D2-40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特征作相关分析。结果85例结肠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54.1%)及微淋巴管数量(LMVD)与正常结肠组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大小、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无关,VEGF-C的表达与LMVD呈正相关(r=0.543,P<0.05)。结论结肠癌中VEGF-C的高表达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VEGF-C和D2-40的表达对判断结肠癌的早期淋巴道转移、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中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MMP2、MMP9、TIMP1及TIMP2在43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4.4%、55.8%及60.5%)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分别为26.7%、26.7%、20.0%及26.7%)(P<0.01或P<0.05);MMP2、MMP9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有增高趋势;而TIMP1、TIMP2的阳性表达则呈下降趋势。MMP2、MMP9、TIMP1及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3年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临床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预测其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6(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27例早期胃癌患者,收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SD标本距肿瘤边缘 ≥ 1 cm)。全部患者均行放大内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分析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UC2、MUC5AC、MUC6和CD10的表达情况;分析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27例早期胃癌患者,经放大内镜准确诊断108例,准确率为85.03%(108/127)。癌组织MUC2阳性表达率(61.42%)高于癌旁组织(11.81%)(P < 0.05),癌组织MUC5AC阳性表达率(54.33%)高于癌旁组织(14.17%)(P < 0.05),癌组织MUC6阳性表达率(48.03%)高于癌旁组织(7.87%)(P < 0.05),癌组织CD10阳性表达率(73.23%)高于癌旁组织(15.75%)(P < 0.05)。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诊断早期胃癌,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放大内镜、MUC2、MUC5AC、MUC6和CD10单独诊断(P < 0.05)。结论 放大内镜联合MUC2、MUC5AC、MUC6和CD10在早期胃癌中诊断价值良好,且联合诊断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EFNA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湘南学院附属医院84例结直肠病例,分结直肠癌、结直肠良性肿瘤和正常结直肠组织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EFNA3的表达情况。结果EFNA3在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强度为3.6±1.3,相比良性结直肠肿瘤组(5.1±0.6)和正常结直肠组(4.9±1.3)较低(P<0.05)。高分化组EFNA3表达量高于低分化组(4.2±0.4 vs 3.3±1.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组织中EFNA3的表达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1.7 vs 4.13±0.28,P<0.05);TNM分期Ⅲ+Ⅳ者肿瘤组织中 EFNA3表达量低于Ⅰ+Ⅱ者(3.3±1.7 vs 4.13±0.28,P<0.05)。结论EFNA3随着癌症发生过程的逐渐深入而表达递减,表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有关并在其中起到了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及肺癌细胞A549、H1299、MSTO-211H为研究对象,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EGFR mRNA、蛋白水平。将MSTO-211H细胞分为NG组、pcDNA3.1组、pcDNA3.1-EGFR组、pcDNA3.1-EGFR+anti-IL-6组、pcDNA3.1-EGFR+JSI-124组;qRT-PCR检测EGFR mRNA水平;CCK-8法及平板克隆实验、Hoechst33342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GFR、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白介素-6/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IL-6/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16HBE细胞比较,A549、H1299、MSTO-211H中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MSTO-211H细胞中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最低,因此选择MSTO-211H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NG组、pcDNA3.1组比较,pcDNA3.1-EGFR组MSTO-211H细胞凋亡活动明显减弱,且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克隆形成率、EGFR、CyclinD1、Bcl-2、IL-6、p-JAK/JAK、p-STAT/STA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pcDNA3.1-EGFR组比较,pcDNA3.1-EGFR+anti-IL-6组、pcDNA3.1-EGFR+JSI-124组MSTO-211H细胞凋亡活动明显增强,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率、CyclinD1、Bcl-2、IL-6、p-JAK/JAK、p-STAT/STA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过表达EGFR可促进MSTO-211H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进IL-6/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