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判定144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同时抽取患者血液测定血清中Hcy、LP(a)及hs-CRP的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比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明显增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清Hcy、LP(a)及hs-CRP的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结论:Hcy、LP(a)、hs-CRP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程度的判定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蛋白摄入的不同剂量和时程对高血浆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清胆固醇及有关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5在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进行,用含50g/kg猪油,10g/kg胆固醇和2.5g/kg胆盐的高脂饲料喂饲健康Wistar雄性大鼠,经2周诱发高血浆胆固醇以后,测血清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然后,按体质量和血清胆固醇浓度均衡的原则,将36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饲含有200g/k大豆蛋白、200g/kg酪蛋白、300g/kg大豆蛋白和300g/k酪蛋白的纯合成高脂饲料,并于实验第4周和第8周结束时采血,测定指标同前。实验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2周诱导高血脂后,实验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4.55&;#177;1.25)mmol/L(n=36),而喂饲正常饲料的阴性对照鼠仅为(2.30&;#177;0.18)mmol/L(n=8),升高了近2倍。又经4周喂饲含有处理因素的饲料后,200g/k异大豆蛋白组、200g/kg酪蛋白组、300g/k异大豆蛋白组和300g/kg酪蛋白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51&;#177;0.31),(3.45&;#177;0.67),(2.59&;#177;0.22),(3.67&;#177;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177;0.16),(1.67&;#177;0.32).(1.25&;#177;0.10).(1.78&;#177;0.43)mmol/L,与同水平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极显著降低(P&;lt;0.01)。继续喂饲上述饲料4周后,各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另Ⅱ为(3.08&;#177;0.56,4.16&;#177;1.50,3.31&;#177;0.78,4.46&;#177;0.9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46&;#177;0.27.1.99&;#177;0.73,1.58&;#177;0.39.2.14&;#177;0.47)mmol/L,与同水平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lt;0.05)。实验期间各组动物血清总三酰甘油水平不受大豆蛋白摄入的影响。结论:同摄入酪蛋白相比,膳食大豆蛋白可显著降低高血浆胆固醇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且摄入时程的长短对其作用影响不大。大豆蛋白摄入对血清总三酰甘油浓度无作用,摄入含200g/kg或300g/kg大豆蛋白饲料的降血清胆固醇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突出 ,临床上发现的肿瘤多为中、晚期患者 ,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主要采用化疗方法治疗。我院收治肝癌患者 30例 ,经化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患者中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6~ 5 9岁。结节型 16例 ,弥漫型 10例 ,巨块型 4例。直径 1 5~ 11cm ,主要采用 5 FU治疗 ,每次 5 0 0mg ,隔日 1次静滴 ,总量 8~10g为一疗程 ,部分病例选用顺氯氨铂、阿霉素、卡铂与 5 FU联合应用。住院时间 30~ 95天。住院期间死亡 3例 ,病死率 …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选择46例进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围手术期中几个时期的血液(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3d、7d、15d),测定cTnI和hs—CRP的浓度,同时记录心电图(ECG)、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术前cTnI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即刻、24h、3dcTnI均显著性增高,以24h增高最为显著,术后7d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d后逐渐降低。合并术后感染的患者术后3d-7dhs—CRP与术后无合并感染患者相比明显增高,经抗炎治疗术后15d趋于正常。cTnI和hs-CRP可以作为体外循环手术预后状况判定的诊断指标,并且通过观察围手术期hs—CRP的浓度变化可以对术后感染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曹咏 《中原医刊》2000,27(3):63-63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情重 ,病死率高 ,除做治疗工作外 ,做好护理工作也是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近三年来我院收治老年肺心病患者 96例 ,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收到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患者中 ,男 6 0例 ,女 36例 ,年龄 6 0~86岁。合并呼吸衰竭 59例 ,占 6 1.5% ,心力衰竭 6 1例 ,占 6 3.5% ,肺性脑病 2 3例 ,占 2 3.9% ,肾功能衰竭18例 ,占 18.8% ,上消化道出血 11例 ,占 11.5%。死亡 17例 ,病死率 17.7%。2 护理体会2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①意识状态 :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证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大连地区36例肝硬化病人和27例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BV标志物的检出率。在肝硬化病人中,抗—HCV检出率为36.1%,HBV标志物为75.0%(P<0.05)。肝细胞癌病人的抗—HCV检出率为40.8%,HBV标志物为63.0%(P相似文献   
7.
血清GPDA活性与甲胎蛋白及肝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伶  曹咏  万冰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8):917-917
本文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分析法对肝癌正常人血清中GPDA活性并进行比较,以探索血清中GPDA活性与AFP(甲胎蛋白)测定结果互补对肝癌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对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示作用。方法: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 ,一步法检测LDL -C。结果:糖尿病患者LDL -C正常组血清hs-CRP浓度为(1 0.63±6.2 1 )mg/L ,LDL -C为(2.74±0.31 )mmol/L ;LDL -C升高组hs-CRP为(1 7.39±1 2. 31 )mg/L ,LDL -C为(3.91±0.58)m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为(2.83±1 .35)mg/L ,LDL -C为(2.57±0.30 )mmol/L。LDL -C正常组和LDL -C升高组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 1 )。hs-CRP在LDL -C正常组和LDL -C升高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 <0.0 1 )。糖尿病组hs-CRP浓度与LDL -C浓度呈正相关(r =0.46 ,P <0.0 1 )。结论:hs-CRP参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对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咏  王贤俊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2):1508-1509
本研究对103例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进行hsCRP的检测,以探讨hsCRP与DN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3例DN患者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病人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NA,UAER<30 mg/24 h)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4±6.8岁;微量蛋白尿组(MA,UAER30-300 mg/24 h)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7.2岁;临床蛋白尿组(CP,UAER≥300 mg/24 h)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1±9.5岁。正常对照组(NC)为本院体检健康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蛋白摄入的不同剂量和时程对高血浆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清胆固醇及有关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05在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进行,用含50g/kg猪油,10g/kg胆固醇和2.5g/kg胆盐的高脂饲料喂饲健康Wistar雄性大鼠,经2周诱发高血浆胆固醇以后,测血清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然后,按体质量和血清胆固醇浓度均衡的原则,将36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饲含有200g/kg大豆蛋白、200g/kg酪蛋白、300g/kg大豆蛋白和300g/kg酪蛋白的纯合成高脂饲料,并于实验第4周和第8周结束时采血,测定指标同前。实验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2周诱导高血脂后,实验模型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4.55±1.25)mmol/L(n=36),而喂饲正常饲料的阴性对照鼠仅为(2.30±0.18)mmol/L(n=8),升高了近2倍。又经4周喂饲含有处理因素的饲料后,200g/kg大豆蛋白组、200g/kg酪蛋白组、300g/kg大豆蛋白组和300g/kg酪蛋白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2.51±0.31),(3.45±0.67),(2.59±0.22),(3.67±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21±0.16),(1.67±0.32),(1.25±0.10),(1.78±0.43)mmol/L,与同水平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