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临床常见、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与骶髂关节,引起强直和纤维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外表现。近年来,AS的关节外表现如肺功能的改变等已被广为重视。对它们的深入研究不但使我们对AS的了解更加全面,而且有助于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与非痰瘀痹阻证在病程时间、疾病活动度及预后不良因素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纳入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痰瘀痹阻证组与非痰瘀痹阻证组,各50例,比较2组病程时间的差异,并以DAS28-ESR分值来比较2组疾病活动度的差异,以伴关节外病变、高滴度RF及抗CCP抗体阳性例数来比较2组预后不良因素的差异.结果 与非痰瘀痹阻证组比较,痰瘀痹阻证组病程时间、DAS28-ESR数值显著升高(P<0.05);与非痰瘀痹阻证组预后不良因素指标比较,痰瘀痹阻证组伴关节外病变、高滴度RF及抗CCP抗体阳性例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较其他证型具有病程偏长、疾病活动度偏高及预后较差的疾病特点,痰瘀痹阻证型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高病情活动度及预后不良的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侵犯全身各处关节,呈多发性和对称性慢性增生性滑膜炎,由此引起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除关节病变外,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7例风湿病患者血清中GPI抗原的含量,其中68例RA患者,49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同时还检测其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heumatiod factor,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补体3(C3)、补体4(C4)、酸性糖蛋白(AGP)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分析RA患者GPI抗原水平与RF、ESR、IgG、IgA、IgM、抗CCP抗体、C3、C4、AGP和CRP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GPI抗原含量为:(1.61±1.87)μg/ml,在RA患者中GPI的含量为(2.48±1.93)μg/ml,其他风湿病为(0.40±0.81)μg/ml。GPI抗原的阳性率在RA患者中为98.5%,其他风湿病中为26.5%。RA组57.3%的病人浓度高于2μg/ml。GPI的含量在RA组和其他风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I与RF、抗CCP-Ab、ESR、IgG、IgA等存在相关(P〈0.05或P〈0.01)。结论: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A组血清中GPI升高最明显。血清GPI可作为RA的诊断指标。如果GPI和RF、抗CCP-Ab联合检测,将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68例RA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观察RA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情况.结果 (1)68例RA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可知,RA组异常率最高的为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并主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患者11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hs-CRP、RF、以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3例患者中风寒湿痹型29例,风湿热痹型52例,痰瘀互结型17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病程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为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和肿胀指数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肿胀指数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ESR、hs-CRP和RF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hs-CRP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肝肾亏虚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hs-CRP和CD4+/CD8+比值可能可以作为RA湿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可以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方法对某一生物、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代谢组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医药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给中医药的发展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在阐明中医整体思维、辨证论治及中药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展示了优势地位,对于研究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等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9.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临床常见、原因不明的全身慢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与骶髂关节,引起强直和纤维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外表现。近年来,AS的关节外表现如心功能的改变等已被广为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S心功能变  相似文献   
10.
五脏痹是按五脏部位分类的痹病。指五脏气血痹阻的一类疾病,包括肝痹、心痹、脾痹、肺痹和肾痹。刘健教授在继承前世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同时,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独特见解。刘健教授认为,五脏痹的病因病机呈现外邪侵袭、脾失健运、肝肾不足、情志异常的特点。同时,五体痹可以向五脏痹传变,而五脏痹之间也会发生传变。刘健教授根据五脏痹的临床证候特点,阐述五脏痹与脾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