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建立凝血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制定凝血检验报告审核规则写入LIS程序。抽取试运行期间自动审核的6281份报告人工验证,评价规则的可行性。  结果  凝血检验报告自动审核通过率71.34%,假阳性率4.49%,假阴性率0.032%,阳性符合率24.14%,阴性符合率71.34%,一致率95.48%,通过正确率99.96%。  结论   23条拦截规则,APTT项目的Delta Check规则需进一步完善,其余22条拦截规则通过正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临床生化检验中γ-谷氨酰转移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生化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遵循《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实验室认可委(Ontario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Division,OLA)颁布的《医学实验室的溯源性与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应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半年室内质控数据对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进行不确定度评价.结果 GGT扩展不确定度为8.18 U/l(95%置信区间,包含因子k=2).结论该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为临床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提供了一条捷径,便于检验科完成量值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对比分析12例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23例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血液细胞学特征.结果: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年龄较大,多数患者元贫血,血小板轻度增高,脾大不明显,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稍减低或正常,Ph染色体阴性,PCR检测阴性.结论: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动态观察,若随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其他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敏感的指标来预测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以指导临床治疗白血病(AL)及判断预后.方法 采用Coluter-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进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总数(RE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T)及血小板数(PLT)检测.结果 IRF值于化疗后15天开始升高,IRF值开始恢复时间最早比RET和WBC开始升高提前5天,比PLT和NET开始升高提前10天.结论 IRF可作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氢醌(HQ)致造血干细胞毒性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造血干细胞HSPC-1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HSPC-1;B组:HQ干预HSPC-1;C组:B组+转染pcDNA3空载体;D组:B组+pcDNA3-DNMT3a.采用RT-qPCR法检测DNMT3a、PARP-1...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我院新购置Coulter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初步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一般血液检查正常健康体检者30名,各型血液病患者45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1例,部分分化型(M2)13例,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4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9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6例,每例取血2ml置于15%EDTA K20.048ml的真空抗凝管中混匀,取血后2h完成测试。2.分析方法使用Coulter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打印出各种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变迁,分析耐药谱,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防范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耐药情况及以氨曲南(ATM、A)、氨苄西林(AMP、P)、环丙沙星(CIP、C)、美罗培南(MEM、M)、头孢他(CAZ、F),亚胺培南(IPM、I)组合的耐药谱表型.结果 3 a半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78株,呼吸道标本占84%;ICU为主要分布科室;感染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分析的1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4.4%、87.5%.经抗生素耐药谱统计共发现67种耐药表型在我院流行,其中以抗生素谱:(1)"APC-FI"(ATM、AMP、CIP、CAZ、IPM:均耐药,MEM:未测定);(2)"APCMFI"(ATMAMPCIPMEMCAZIPM均耐药")为主,感染率分别为:19%及1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升高,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耐药谱"APC-FI"、"APCMFI"在我院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至2018年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3 584株大肠埃希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判定标准为CLSI 2018年版。结果3 584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苄西林(83.9%~90.7%)、四环素(63.7%~71.3%)、哌拉西林(55.4%~66.1%)、环丙沙星(55.3%~63.2%)、左氧氟沙星(51.9%~60.7%)。对碳青酶烯类药物(0.9%~2.9%)、阿米卡星(1.2%~2.8%)、呋喃妥因(1.5%~3.1%)、头孢哌酮/舒巴坦(3.1%~5.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6.9%)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耐药性分布特点为:住院患者高于门诊患者、男性患者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女性患者(P <0.05)、成人患者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儿童患者(P <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提示既往经验使用的抗菌药物可能...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GQT)功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通过方药功效成分在体内各组织中的靶向性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给予GQT后不同时间点取组织(小肠、大肠、肝、心、脾、肺、肾),样品处理后采用HPLC-MS/MS分析14种功效成分在各组织匀浆液中的含量,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3. 5μm),流动相0. 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 4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选择柚皮苷作为内标物。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组织匀浆液中14种GQT主要功效成分的HPLC-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在小肠组织中,异黄酮类主要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和3’-羟基葛根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10 h))分别为22 174. 9,3 882. 5,15 893. 1 h·mg·L~(-1),黄酮类主要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和黄芩苷的AUC_(0-10 h)分别为15 423. 6,15 408. 4,7 017. 3,3 697. 7 h·mg·L~(-1),生物碱类主要成分小檗碱的AUC_(0-10 h)=2 544. 0 h·mg·L~(-1),这些成分在小肠组织的分布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GQT的功效成分群主要分布于肠道组织,推测其抗炎、止泻的药理作用可能与其成分在肠道组织的作用趋向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鹿角霜中有效成分碳酸钙和磷酸钙的含有量。方法鹿角霜水提液的分析采用Preva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7%三氟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漂移管温度l10℃;氮气体积流量2.8 L/min;体积流量0.5 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氯化钙和磷酸分别在0.20~0.45 g/L(r=0.999 1)和0.054~0.122 g/L(r=0.999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9.69%~100.97%。经过折算药材中碳酸钙和磷酸钙的含有量,5批鹿角霜的碳酸钙平均含有量为26.88±0.58%,磷酸钙平均含有量为66.36±1.4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对鹿角霜及其制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明确碳酸钙和磷酸钙含有量及比例,为其药理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