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5%)加用沙格列汀或地特胰岛素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6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不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地特胰岛素组,每组30例,均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的变化,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沙格列汀组:(6.3 ±0.6) mmol/L比(8.8±0.7) mmol/L、(8.2±0.8) mmol/L比(13.2±1.0) mmol/L、(6.7±0.3)%比(7.9±0.5)%、(25.6±5.8) kg/m^2比(28.6±5.6) kg/m^2;地特胰岛素组:(5.0±0.4) mmol/L比(9.0±0.8) mmol/L、(10.3±1.2) mmol/L比(13.6 ± 1.1) mmol/L、(6.8±0.5)%比(8.0±0.4)%、(26.5 ± 5.6) kg/m^2比(27.5 ±5.2)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地特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13.3%(4/30)比0],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3.3%(1/30)比23.3%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和地特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8.5%)的血糖控制均有效,沙格列汀在体质量下降、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好于地特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法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Graves病患者197例,分为初发未治疗组(n=43)、丙基硫氧嘧啶组(PTU组,n=46)、甲巯咪唑组(MMI组, n=68)和同位素碘131(I^131组,n=40),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对ANCA和抗核抗体(ANA)IIF检测阳性者进一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中ANCA靶抗原,即髓过氧化酶(MPO)和抗蛋白酶3(PR3)。结果初发未治疗组IIF阳性者占4.7%(2/43),均为IIF-ANA阳性;PTU组IIF阳性者占19.6%(9/46),均为IIF-ANCA阳性;MMI组IIF阳性者占4.4%(3/68),均为IIF-ANA阳性;I131组IIF阳性者占5.0%(2/40),均为IIF-ANCA阳性。PTU组IIF-ANCA的阳性率高于初发未治疗组(P〈0.01)、MMI组(P〈0.01)和I131组(P〈0.05)。16例IIF阳性患者中3例出现血管炎相关症状,3例均识别MPO,其中1例识别PR3。结论 Graves病患者检测ANCA阳性与PTU治疗相关,Graves病患者在予PTU治疗过程中需重视ANCA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48例T2DM患者设为糖尿病组(DM组),并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三组:无肾病组55例(B组)、早期肾病组58例(C组)、临床肾病组35例(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BM I)、空腹血糖(FPG)、血脂、尿酸(UA)、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各组间CRP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DM组与A组相比,收缩压(SBP)、FPG、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UA升高(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D组与B组相比,SBP、UA升高(P〈0.05),HDL-C降低(P〈0.05);②B、C、D组CRP高于A组(P〈0.01),C、D组CRP高于B组(P〈0.01),D组CRP高于C组(P〈0.05);③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 I、SBP、TG、LDL-C、HOMA-IR、UA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相关,且随着DN进展而逐渐增高,可预测DN的进展;CRP水平升高与BM、ITG、LDL-C、UA、HOMA-IR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IAS)又称Hirata病,由1970年日本学者首次报道[1],是由于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的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IRI)和高效价胰岛素抗体(IAA)引起的以自发性、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为临床特征的少见疾病[2]。临床医生对此病多缺乏充分了解,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3]。本文报道我院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并复习相关  相似文献   
5.
金匮肾气丸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笔者近年来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用金匮肾气丸加活血化瘀药治疗23例,并用常规西药治疗2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l一般资料43例均按《实用肾病学》第二版中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组,中药治疗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2岁;尿蛋白排泄率(UAE)>20μg/min,病程3个月~5年;糖尿病病程5~21年。西药对照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0岁;UAE>20μg/min,病程4个月~5年;糖尿病病程4.5~22年。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系在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  相似文献   
6.
方立曙  金梦祝  陈峰 《新中医》2014,46(12):1-3
肾脏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故肾病多虚,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肾实证的存在。肾实证的主要病因有外邪侵袭或他脏所传。简述肾实证的源流,从肾精有余对肾实证作出补充。并从整体观念与三因制宜、既阴既阳与非阴非阳两个层次阐述性早熟的病因病机,以此论证肾精有余。提出了从肾、肝、脾三脏出发的泻肾治法。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苷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2组均服用弥可保,治疗组加用三七总皂苷针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血流变均明显改善。结论:三七总皂苷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改变特征.方法测定88例T2DM患者的上、下肢体的SSR改变特征;并分析与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以下简称HbA1C)的关系.选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的上、下肢SSR的异常率分别为68.5%、58.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进一步发现,病程越长,HbAIC水平越高,SSR异常率越高.结论 T2DM患者存在着广泛的植物神经神经病变,SSR技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优泌林,均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记录3组低血糖发生率、日血糖波动、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小时、10PM、2AM).结果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日血糖波动小、达标时间短,地特胰岛素组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中效优泌林组大(P<0.05或P<0.01).结论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较中效优泌林更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糖稳定,依从性高,地特胰岛素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优泌林大.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的DPN特点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初诊糖尿病患者的DPN特点,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