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患者男性,年龄23岁,体重49kg,身高170cm,发现心脏杂音二十余年,因家境贫困未及时治疗,但生长发育较同龄人迟缓,近期出现劳累后心慌、气促,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休息后自行缓解。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饮食一般,大小便正常。查体:患者消瘦,口唇无明显紫绀,可见杵状指,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及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80例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16)及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 0 2 0mg/L(PK1组 ,n =16) ,0 40mg/L(PK2 组 ,n =16) ,0 60mg/L(PK3 组 ,n =16)和 0 80mg/L(PK4组 ,n =16)全静脉麻醉 ,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 3 5 0 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 ,连接Aspect-A10 0 0型脑电监护仪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单用异丙酚患者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升高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降低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氯胺酮血药浓度从 0 2 0mg/L增至 0 80mg/L ,BIS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与P组相比 ,PK1,PK2 ,PK3 ,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 15 %~ 40 % ,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 ,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P ,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PK2 ,PK3 ,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 (0 40~ 0 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性,11岁,体重18kg。4岁时因咽部异物感、喘憋,曾去其他医院就诊,颈部X线检查显示喉部新生物,予以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套管,并转我院行喉部乳头状瘤切除术,并继续留置气管套管,术后恢复良好。患儿3年前曾来我院换气管套管1次,此后,除了刺激性咳嗽较频外,无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一直未来医院复查。此次入院前半个月的一天早晨患儿剧烈咳嗽时,气管套管脱落,发现气管套管完全断裂,近端咳出的有2/5,其余部分未见咳出,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HRV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 15 0例中老年择期手术患者 ,以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围术期心率变异性 (HRV)及心肌缺血的变化。于术前一日内监测至少 12h ,术后监测 48h。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分为缺血组 (A组 )和非缺血组 (B组 )。结果 :共有 3 7人发生心肌缺血 (A组 ) ,其中术前有 7例发生 ,术后有 3 4例发生 ;另 113人未发生心肌缺血 (B组 )。A组术前HF(高频功率 )、LF(低频功率 )、LF/HF(低频与高频比值 )低于B组 (P <0 0 5 ) ;两组术后HRV均显著降低 (P <0 0 5或 0 0 1) ,A组TP(总功率 )、HF、LF、VLF(极低频功率 )、LF/HF在术后 2d内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主要发生于术后 ;术前HF、LF、LF/HF异常降低对心肌缺血尤其是术后心肌缺血可能具有比较重要的预测价值 ;术后自主神经功能严重降低、交感 /迷走张力严重失衡且恢复较慢 ,可能是术后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手术的中老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 2 0例 ,以动态心电图监测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变化。于术前 1日内监测至少 12h ,术后监测 48h。结果 :围术期共发生心肌缺血 67人次 ,绝大部分发生于术后 ;术前糖尿病组心肌缺血时间及缺血曲线下面积比非糖尿病组高 (P <0 0 5 ) ;术后第一、二天 ,两组患者缺血次数、缺血时间、缺血曲线下面积以及糖尿病组的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 0 0 1) ,其中 ,糖尿病组心肌缺血各指标又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术前心肌缺血比非糖尿病患者重 ;术后两组心肌缺血明显重于术前 ,其中 ,糖尿病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加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血浆弹性蛋白酶的微量测定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拟建立一种血浆弹性蛋白酶的快捷、微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琥珀酰甘氨酰对硝基苯胺 (succinyl-L -trianalinyl-p -nitroanilide ,SLAPN)作为弹性蛋白酶的作用底物 ,根据单位时间内 4-硝基苯胺释放量 (A450nm)的变化 ,反应弹性蛋白酶的活性。结果 线性范围为 0~ 5 0 0 μg/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为 5 .0 2 %和 8.3 2 % ,血浆用量仅为 2 0~ 40 μl。正常健康人 (n =12 )血浆弹性蛋白酶含量 (3 7.5 0± 15 .5 6)μg/L。肠瘘合并感染患者 (n =6)为 (4 8.40± 2 7.82 )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猪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5 %牛磺胆酸钠 + 80 0 0~ 10 0 0 0u/ml胰蛋白酶 )诱导12h后为 (2 3 9.0 6± 180 .2 4) μg/L明显高于诱导前水平〔(3 6.15± 9.40 ) μg/L,P <0 .0 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易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使用罗哌卡因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断指再植手术 2 3例 ,随机分成改良肌间沟臂丛镇痛组 (R组 ,n =12 )和镇痛对照组 (C组 ,n =11)。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 1~ 2次肌肉注射哌替啶 6 0~ 80mg止痛 ;R组先给 0 .15 %罗哌卡因 10ml负荷剂量行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 ,接着以 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 0 ,2 ,4 ,6 ,8,12 ,16 ,2 4、36 ,4 8,6 0 ,72h进行VAS记分。结果 R组镇痛效果佳 (VAS <3) ,且明显好于C组 (P <0 . 0 0 1)。结论 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MI)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 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非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术前监测至少12h,术后48h。计算出术前、术后MI发生率、平均每小时MI次数、MI时间以及MI曲线下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影响MI的有关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ASA级别、患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血管药物用量、麻醉手术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其它生理指标。单因素分析明确MI的潜在预测因素后(P≤0.1),将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MI发生率为4.7%,术后为22.7%。MI发生率和MI次数在术后12~24h达高峰,MI时间和MI曲线下面积在术后0~12h达高峰。未发现术前MI预测因素,术后MI预测因素有8个。即术前DCG有MI、年龄≥65岁、术前ECG有MI、ASA≥Ⅲ级、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高VAS评分。结论 术后MI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且多发于术后第1天;根据心电图和系统病史等可对术后MI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ERCP中的镇静作用。方法将100例拟行ERCP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术前均常规口服利多卡因止痛胶,给予氢溴酸山莨菪碱10mg静脉注射。试验组同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体重)。监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BP、HR、SPO2。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镇静程度、手术依从性和耐受性及术后次日对操作的遗忘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术期BP、HR平稳;镇静程度适中,依从性和耐受性良好;术后患者对操作遗忘程度及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ERCP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可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1岁,178cm,100kg。平素体质良好,否认糖尿病史。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于2月23日9:15~11:00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KCl1.0g+胰岛素6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2月25日5:00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呈浅昏迷,呼之不应,大口呼吸,症状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肾衰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