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开发全科住培医师职业内驱力测量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结合职业内驱力和全科住培医师发展现状的文献分析和质性访谈结果,构建量表条目池。通过专家德尔菲咨询,形成初版量表。对403名全科住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全科住培医师职业内驱力量表包括11个条目,划分为3个维度;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各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50以上,KMO系数为0.925。因子分析显示,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4,共同性均>0.2,保留11个条目。经因子分析抽取3个公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提示:量表总分的各公因子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且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各因子所含条目内容、理论研究和专家建议,分别将其命名为学科归属、发展期望、认同需求,分别含3个条目、3个条目和5个条目。结论 该研究形成的全科住培医师职业内驱力量表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全科住培医师职业内驱力测评,为住培医师职业教育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类达标血糖控制对急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15分且合并高血糖的危重患者200例,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IIT)组和常规控制(CIT)组,比较两组近期死亡率、3d及7d后APACHEⅡ、严重并发症、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 结果 IIT组住院时间和费用、院内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3d及7d后APACHEⅡ较CIT组低(P<0.05).两组低血糖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 vs 13%,P<0.01),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IT可能为临床带来较多益处,但增加急危重患者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仲卿  黄珊  赵文穗  徐辉 《安徽医药》2011,15(10):1244-1247
目的 调查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分析其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318例老年人群进行全面调查后,分为MS组63例、一项代谢异常组135例、二项代谢异常组51例及对照组67例进行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S的影响.结果 (1)MS组的腰围(WL)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体质指数(BMI)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高新海  徐仲卿  赵文穗 《广东医学》2011,32(9):1150-1151
目的 研究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BNP)水平介于100~500 pg/mL时BNP水平与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AH)的相关性.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PASP大小分为对照组(<40 mmHg),轻度PAH组(40~60 mmHg),中...  相似文献   
6.
依托区域医疗中心构建社区全科医师执业后培训机制是提高全科医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优势在于借助统一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建立评估、业务、教学一体化的区域全科医师能力提升体系。文章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构建的"一体双驱动"模式下的区域医疗中心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构建及实践情况, 并对上海市长宁区全科医师能力提升相关路径进行思考, 为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业务驱动、教学驱动提高全科医师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往往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等代谢危险因素并存。脂肪细胞因子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细胞因子""发病机制"为关键词,检索PubMed 2013-01-2018-11发表的文献,通过归纳总结出相关文献27篇。NAFLD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有着复杂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对其形成完整的阐明。脂联素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性炎症呈负相关,其在NAFLD发生发展中起保护作用;瘦素对NAFLD早期阶段肝脏脂肪变性起保护作用,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瘦素可能促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存在潜在联系,可能会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浓度是NAFLD的独立预测因子;关于抵抗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尚存争议。一些新的与NAFLD发病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在NAFLD机制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在NAFLD治疗策略的应用中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LVDD和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LV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控制血糖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60例EH合并T2DM老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检测均〉8.0 mmol/L,在给予原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同时,行控制血糖治疗3月后复查HbA1c,根据检测指标分为2组:A组为HbA1c达标组(HbA1c〈7.0 mmol/L),B组为HbA1c未达标组(HbA1c〉7.0 mmol/L)。控制血糖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测定,比较患者BPV的变化。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SD)作为血压变异的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24hSSD)和24 h舒张压变异(24hD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和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和舒张压变异(nDSD)。结果 (1)EH合并T2DM患者,行控制血糖治疗HbA1c达标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4hDSD、dDSD、nDSD无显著差异(P〉0.05),24hSSD、dSSD、nSSD有显著差异(P〈0.05)。(2)EH合并T2DM患者,行控制血糖治疗HbA1c未达标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24hSSD、24hDSD、dSSD、dDSD、nDSD均无显著差异(P〉0.05),nSSD有显著差异(P〈0.05)。(3)EH合并T2DM患者24hSSD、24hDSD变化与HbA1c含量呈正相关(r=0.531、0.667,P〈0.05)。结论在原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同时,控制血糖治疗可显著改善EH合并T2DM患者的BPV,改善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从而减少心血管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呼吸疾患,国外报道,成年人群中发病率2%~4%,老年人群中检出率更多.OSAHS可造成心脑血管系统损害[1].有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可能与此有关.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标记亚临床炎性反应程度的重要炎性介质.本研究观察老年OSAH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IL-6水平的变化,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对OSAHS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