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胃肠外间质瘤(extral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s)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腹膜后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系73岁男性,因全身乏力3个月伴右侧腰部胀痛1个月入院,行右侧腹膜后肿块探查术,术后病检回报证实肿块性质为胃肠外间质瘤.结论 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罕见,需结合临床表现、彩超、CT、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确诊.治疗上仍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辅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甲磺酸伊玛替尼,STI - 571)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输尿管镜联合结石封堵导管与经微创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方法 该研究选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2例,分为经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导管治疗组58例及经微创皮肾镜治疗组34例,比较2种取石方式的疗效。结果 经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导管治疗患者与经微创皮肾镜治疗组一次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55%和100%,两组术后发热均为1例,术中患者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导管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经微创皮肾镜无明显差异,对降低结石上移率及提高结石清除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上腺转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例双侧肾上腺转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68岁男性,因纳差、体重下降2个月,发现双侧肾上腺肿块1天入院.CT提示双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行左侧腹膜后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肾上腺转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少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确诊需病理证据,治疗上主要采取以免疫化学治疗为主、结合放疗与手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术(argon-helium cryoablation,AHC)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locally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LA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AHC联合IHT治疗的21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8例单纯行IHT治疗的LAPC患者进行对照。评估的指标包括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前列腺MRI和全身骨扫描,生活质量调查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QLQ-C30总量表和QLQ-PR25子量表,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HC治疗患者的tPSA提前达到最低值,Qmax和IPSS评分改善明显,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第一轮停用内分泌药物的时间也明显延长;躯体功能和性功能的明显下降以及局部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AHC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阴囊水肿、盆腔疼痛、闭孔神经炎、尿道腐肉和后尿道狭窄,但未出现尿失禁、尿道直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HC联合IHT治疗LAPC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列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miR-576/ALK4轴在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可能调控ALK4表达并影响前列腺癌进展的miR-576,通过miR-576 mimics/inhibitor转染前列腺癌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双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巨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巨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70.5岁,平均前列腺体积225ml,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为4.6ml/s,平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7分,平均生活质量指数(QoL)5分.结果 10例患者均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摘除腺体平均重213g,平均手术时间85min,术中平均出血550ml,2例输血1~2u.术后连续膀胱冲洗平均2d,留置导尿管平均13d,留置膀胱造口管平均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所有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拔管(导尿管及膀胱造口管)后能自行排尿,2例出现轻度尿失禁.出院时Qmax平均18.5ml/s,IPSS评分平均7.5分,QoL评分平均1.5分.结论 开放性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9月,72例BPH患者纳入该研究,按随机、单盲的方法入选PVP治疗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对照组各36例,随访3个月。使用病例报告表记录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冲洗液量、电解质等,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13例因失访而剔除,余下PVP组30例及PKRP组29例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冲洗液量、血电解质、住院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PVP组手术时间长于PKRP组(P<0.05),PVP组术中失血量要显著少于PKRP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排尿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VP组和PKRP组分别有2例(7.40%)和3例(11.1%)发生尿道狭窄(P>0.05)。结论 PVP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