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器先天性畸形,因前尿道腹侧正中融合缺陷所致尿道开口达不到阴茎头正常位置,常伴有阴茎向下弯曲畸形,我国男性围生儿平均发病率为5.3/10 000[1].尿道下裂的病因尚不明确.手术是尿道下裂的惟一治疗方法,其手术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但尚无一种术式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Snodgrass术是适合阴茎体中间型及前型的较好术式,但该术式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我院2008-2011年对50例尿道下裂采用改良Snodgrass术行一期修复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输尿管末端电切结合腰部切口治疗肾盂癌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008年9月,我们采用经尿道输尿管末端电切结合经腰切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癌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窥镜在后尿道外暴力闭合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例后尿道外暴力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在内窥镜(膀胱镜及输尿管镜)下行腔内尿道会师术.结果 15例患者中使用内窥镜手术成功13例(86.7%),2例行传统尿道会师术.随访6~24(12.15±6.43)个月,其中排尿通畅,尿线粗不再需要尿道扩张9例;排尿尚通畅,但仍需定期尿道扩张,无残余尿3例;2例于术后未定期行尿道扩张,术后3~4个月出现尿道狭窄;1例术后反复定期尿道扩张12个月,效果不佳后改行尿道内冷刀切开加电切术后治愈.15例患者性功能均正常.结论 内窥镜在后尿道外暴力闭合性损伤治疗中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是优于传统尿道会师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估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应用于小儿未闭鞘状突术随机选择病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男性患者65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32例,传统开放手术33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阴囊肿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新技术除了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外,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其它特殊设备、易于推广等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adrenal cavernous heman-gioma,ACH)是肾上腺的罕见病种,以往文献报道多为个例[1-2],ACH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均较为困难[3].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手术风险随肿瘤直径增大而升高.2020年7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ACH患者,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了ACH的诊断,现结合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此种罕见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姜黄素联合顺铂(DDP)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抗肿瘤活性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单独或联合顺铂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和顺铂单药、联合处理后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凋亡率变化;RT-PCR检测姜黄素单独或联合顺铂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作用后P53的mRNA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组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姜黄素和顺铂均促进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凋亡,联合用药可显著增加凋亡率;RT-PCR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能使P53 mRNA蛋白表达水平较单药组上升。结论姜黄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与顺铂联合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协同作用可能与上调P5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控策略和技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因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行住院前列腺剜除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选择的手术方式将112例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剜除组,改良组62例患者,行经尿道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剜除组50例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天拔除尿管,改良组和剜除组尿失禁发生率为16.0%和34.0%;术后尿管拔除后1周尿失禁分别为8.0%和24.0%;术后尿管拔除后2周尿失禁分别为6.0%和14.0%;术后尿管拔除后1月尿失禁分别为4.0%和10.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尿管拔除后3月尿失禁分别为0%和2.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有明显改善:改良组[术前(6.18±1. 32)、术后(23. 91±7. 31)]和剜除组[术前(6. 13±1. 41)、术后(23. 89±3. 39),均P 0. 05]。结论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有助于术后控尿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肾癌患者术前血清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水平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140例肾癌患者,分为高DHA组(n=110,患者DHA水平≥3.81%)和低DHA组(n=30,患者DHA水平<3.8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数据,测定患者术前、术后血清DHA水平,以评估相关性.结果 高DHA组患者M1期的比率显著低于低DHA组患者(P<0.05);Kaplan-Meier分析发现,高DHA组患者的癌症-特异生存率显著高于低DHA组患者(P=0.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恶病体质(HR=4.973,95% CI:0.136~7.851,P=0.009)、M1(HR=3.209,95% CI:1.113~4.386,P=0.023)、低DHA(HR=3.891,95% CI:0.360~8.225,P=0.021)是肾癌患者癌症-特异生存率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前DHA水平与术后DH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DHA水平可以作为肾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