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生  张锦钊 《吉林医学》2010,31(14):1957-1958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明显,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第1、3、7、10天的Glasgow昏迷评分,以及随诊6月后生存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第7、10天治疗前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2l例重度吸入损伤病人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观察患者氧合和相关肺力学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气道灌洗(伤后3~11h)后,氧合相关指标PaO2有明显增高,PaCO2变化不大;(A-a)D02和RI明显降低,肺力学相关指标吸气时的AV/Ap逐步升高。结论 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道灌洗有利于清除残留致伤物质及气道内炎症介质,能改善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氧合和顺应性,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21例重度吸入损伤病人应用纤支镜进行早期气道灌洗,观察患者氧合和相关肺力学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早期气道灌洗(伤后3~11h)后,氧合相关指标PaO2有明显增高,PaCO2变化不大;(A-a)DO2和RI明显降低,肺力学相关指标吸气时的△V/△P逐步升高.结论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道灌洗有利于清除残留致伤物质及气道内炎症介质,能改善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氧合和顺应性,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对创伤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67例符合重症颅脑损伤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常规脱水降颅内压,保持气道通畅,行有创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及肺损伤评分.结果 机械通气后67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4 h后氧合指数和肺损伤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创伤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氧代谢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氧动力学变化特点以及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8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并根据同时间点的动脉、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指标,计算出氧供(DO2)、氧耗(VO2)和氧摄取率.结果:非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随着DO2的上升VO2上升缓慢,出现"平台效应",MODS存活组和MODS死亡组VO2随着DO2的上升而继续上升,出现病理性氧依赖.结论:颅脑外伤MODS患者氧摄取已出现明显障碍,导致VO2对DO2的病理依赖,治疗中应尽可能提高DO2水平,可能会减轻颅脑外伤患者MOD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术后生活能力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部深度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面部烧伤患者采取早期切痂分区全厚皮片移植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效果。结果:13例中9例为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总有效率为92.3%。结论:早期切痂分区全厚皮肤移植是治疗面部深度烧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1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实验组则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血流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流参数指标改善更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于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37例颅内动脉瘤患随机化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照组在全麻插管下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观察组出院时GCS评分良好14例,差5例,死亡0例,良好率为73.68%;对照组分别为7、8、3例及38.89%;两组良好率比较,P〈0.05。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观察组仅1例动脉瘤再通;随访1a无死亡病例,发生癫痫2例(10.5%)。对照组术后5例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死亡3例,发生癫痫6例(33.3%)。两组术后病死率、癫痫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