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拟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实施第一次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93例,其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25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235例。根据术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2组再分别分为抑郁组(>52分)和非抑郁组(≤52分)。分别对比CABG组和PCI组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发生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BG组术后抑郁的发生率34.88%(90/258)高于PCI组22.98%(54/235)。(1)CABG组。抑郁组年龄、女性、饮酒史、既往抑郁史、术前抑郁、麻醉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高于非抑郁组;女性和术前抑郁是CABG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2)PCI组。抑郁组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介入治疗时间和支架植入数目均高于非抑郁组(均Ρ<0.05);女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介入治疗时间长是PCI患者术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行CABG或PCI术后均有较高比例的抑郁发生,女性是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兔建立冠心病(CHD)及再狭窄(RS)模型,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在CHD及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干预作用。方法:将48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组、N+CSA组、CHD组、CHD+CSA组、RS组及RS+CSA组,每组8只。取耳缘静脉血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对血管标本进行染色和血管标本炎症因子MMP-1、MMP-9、VCAM-1、IL-6和TNF-α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1各实验终点时,CHD组及RS组血清IgE、IgG、IgM水平较实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环孢素A干预后未见显著变化(P0.05)。2CHD及RS组病变髂动脉的MMP-9、VCAM-1、TNF-α的表达较N组呈升高趋势,MMP-1、IL-6的表达较N组呈减低趋势,各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CSA干预后未见显著改变(P0.05)。结论:在本实验中未证实环孢素A对兔CHD组及RS组具有有益的干预作用,CSA用于CHD的防治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采用血栓弹力图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抑制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13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120例接受PCI治疗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患者作为联合用药组,15例未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单独用药组)分别单独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8例)或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7例)。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比较两组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结果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61.66±21.44)%,高于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55.23±13.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AA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5.52±24.61)%和(58.67±22.75)%,高于阿司匹林组AA途径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用药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良好率)均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组(40.00%郴12.50%,26.67% vs 0,P均〈0.01)。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能起到很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氯吡格雷稍差,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起到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血栓弹力图是评价血小板抑制率的有效工具,可根据AA/ADP抑制率的情况发现对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而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重构(LVRM)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AMI住院患者112例,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69例(开通组)、未开通43例(未开通组).入院时检测心肌损伤指标[CK、CK-MB、肌钙蛋白I(cTnI)],入院第7天超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测定入院时、AMI后24 h、入院第7天血浆BNP(记为BNP1、BNP2、BNP3);术后随访2 a,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入院时血清CK、CK-MB、cTnI、TG、LDL-C比较,P均>0.05;入院后第7天,开通组较未开通组LVEF升高(P<0.05);两组BN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2明显高于BNP1、BNP3(P均<0.05),未开通组BNP2、BNP3较开通组明显升高(P均<0.01).AMI患者3个时点血浆BNP与LVEDVI、CK、CK-MB、cTnI均呈正相关(P均<0.01),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1).开通组2 a内发生MACE 10例,未开通组16例,P<0.01;BNP2预测AMI急诊PCI患者2 a内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P<0.05;其分界值为332 ng/L时,预测MACE的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3.3%.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血浆BNP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IRA开通情况;AMI后24 h血浆BNP水平可预测患者MACE,有助于更早了解LVRM情况,以阻止或减缓AM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检测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行冠脉造影后计算SYNTAX积分,根据SYNTAX积分分为:SYNTAX低值组(SYNTAX<23)和SYNTAX中高值组(SYNTAX≥23)。结果:与SYNTAX低值组相比,SYNTAX中高值组血糖、肌酐、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PLR均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年龄、糖尿病、既往心肌梗塞史、白细胞、LDL与SYNTAX积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入院时PLR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复杂性显著相关,提示PLR增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YNTAX积分较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