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槌状指畸形磁性矫正器治疗槌状指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将新鲜尸体手指标本植入相应大小的永磁铁钉,观察其伸指和屈指效果,分析此方法治疗槌状指畸形的可行性。结果:5例手指标本剔除皮肤、筋膜等软组织,保留手指伸、屈指肌腱,置入永磁铁钉后,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手指关节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0%。15例手指标本在保留所有组织后,模拟临床进行手术,采用掌侧入路植入相应大小的永磁铁钉,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术后患指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0例,差1例,评分优良率为93.3%。所有标本术后的屈指活动范围与术前无区别。结论:槌状指畸形磁性矫正器治疗槌状指畸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麻醉前予40 mg帕瑞昔布钠静滴)和对照组(32例,麻醉前予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6、12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峰值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12、24 h自控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 MMSE评分观察组为(27. 42±2. 17)分,对照组为(25. 04±1. 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2 h皮质醇、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POCD发生率观察组为6. 25%,对照组为31.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和应激反应,显著降低术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前锯肌肌瓣移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前锯肌肌瓣移植的应用解剖。方法解剖观测20具(40侧)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前锯肌形态、面积大小、各部分肌齿在肩胛骨上止点的长度,胸背血管、胸长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前锯肌支、胸背动脉、肩胛下动脉的直径,肌瓣的血管蒂长度等。结果(1)前锯肌下部肌齿仅止于肩胛下角,占整个前锯肌垂直附着长度的21%,前锯肌中下部平均面积为8.8cm×12.9cm,中下部平均厚度为(6.0±1.3)mm。(2)前锯肌中下部主要由胸背动脉的前锯肌支供血。前锯肌支、胸背动脉、胸背动脉伴行静脉和肩胛下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8±0.4)mm,(2.4±0.5)mm,(2.9±0.4)mm和(3.4±0.5)mm。以前锯肌支和胸背动脉为蒂的肌瓣蒂长分别为(4.3±1.1)cm和(9.3±1.3)cm。(3)前锯肌由胸长神经支配。其各部肌齿分别由独立的胸长神经分支支配。胸长神经横向分支数(3.9±1.6)支,末端鸦爪样分支数(4.9±2.6)支。(4)胸背动脉主干、胸长神经主干以及胸背神经的解剖位置恒定。神经、血管均位于前锯肌的中、后1/3处。结论前锯肌肌瓣血管蒂长,解剖位置恒定,切取下部肌齿后上部肌齿的神经支配不受影响。切取前锯肌最下4~5个肌齿,不会影响前锯肌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懿鸣 《养生月刊》2016,(9):862-864
正从丽江出发,我们沿着214国道一路盘旋,来到了高山的一处观景台。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巴塘县城境内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穿行形成了"三江并流"的壮丽景观。到了香格里拉市的沙松碧村,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弯,"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udloff截骨术治疗母外翻后出现跖骨短缩、抬高及远端旋转的解决方案.方法 30例正常足,摄足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第一跖骨的长度及矢状面截骨角.计算在不同截骨条件下跖骨的抬高、短缩及旋前的理论值.根据该理论值,设计Ludloff截骨术的手术方案治疗??外翻.18例23足??外翻患者,如第一跖骨头内旋<3°,行单纯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为3°~6°,需行有冠状面截骨角的Ludloff截骨术;内旋角度>6°,行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其中8足同时行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以矫正跖骨远端关节角.采用??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及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表(AOF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正常足第一跖骨的长度为4.60~6.90cm,平均(6.09±0.43)cm;矢状面截骨角为20.7°~31.3°,平均25.58°±2.73°.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18足(78%),80~89分3足(13%),70~79分足2例(9%),评分平均增加36分(术前56分,术后92分);二至五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90~100分5足(22%),80~89分7足(30%),70~79分11足(48%),评分平均增加21分(术前59分,术后80分).结论 根据??外翻患者第一跖骨头不同的内旋角度,选取有冠状面截骨角或有基底在外侧的楔形截骨的Ludloff截骨术,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