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的桡骨茎突骨(膜)复合瓣转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掌、指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自2002年以来应用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的骨(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掌指骨缺损12例,该复合瓣以桡骨茎突和第2掌骨头的连线为轴心线,以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构成筋膜蒂。皮瓣最大6cm×3cm,最小3cm×2cm;骨(膜)瓣最大3cm×1.5cm,最小2cm×1.5cm。结果术后12例复合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X线显示骨缺损和骨不连在术后2~3个月达到骨愈合,但6例有不同程度的掌指关节活动受限,经康复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8~12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桡神经浅内侧支营养血管骨(膜)皮瓣的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第1、2、3掌骨和拇、食指指骨近节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2.
拇指皮肤的缺损,多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如:食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邻指皮瓣等。自1992年Bertell提出了以手部皮神经旁伴行血管供血的皮神经逆行皮瓣。主要为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背侧支,为此,我科在对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特别是拇指末节桡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3.
探讨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骨科三个月轮训阶段临床实践技能的方法,包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规范化培训方式与内容,实施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等,以上方法实施对提高临床规范化住院医师骨科临床技能、改善培训质量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加味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中医内科病房收治的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140例,均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证型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同时给予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能量合剂及口服消渴丸降糖等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口服。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心肌酶谱变化。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统计可知,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而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检测心肌酶谱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天王补心丹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心肌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颈胸段脊柱在模拟溶骨性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新鲜冷藏人体尸体脊柱标本(C7~T2),胸椎带有肋椎关节,分别进行完整标本和模拟颈胸段脊柱肿瘤溶骨性破坏状态时的生物力学测试。测试肿瘤破坏椎体面积的大小(完整标本,30%、40%、50%和90%的面积破坏)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椎体破坏面积从完整标本,30%、40%、50%和90%的面积破坏时,其屈服载荷分别为3549±254N、3203±223N、2822±182N、2707±174N和2510±176N。刚度分别从正常完整标本的910±210(N/mm),下降至781±90(N/mm)、664±60(N/mm)、585±40(N/mm)和482±30(N/mm)。T1椎体破坏面积在30%和40%时的屈服载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椎体破坏面积大小与椎体屈服载荷呈线性关系。颈胸段T1椎体在破坏面积达40%后,因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椎体塌陷骨折和节段不稳,可作为外科采取预防性稳定手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肱骨近端粉碎骨折临床上较常见,自2003年1月~2004年3月笔者采用AO近端锁定肱骨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0例,取得初步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治疗中青年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我们共收治21例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无头变径空心螺钉结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术后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多指畸形是手部最常见的畸形,治疗上以功能重建为主,同时重视畸形的矫正,是手外科治疗中难题之一。为了使多指畸形切除后功能及外形更接近于正常手指,我们对常用的多指畸形术进行了改进。1996年以来,我们用改良的多指畸形切除术治疗拇指畸形Wassel氏V型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6月~4岁,平均2.3岁,多指与掌骨连接4例,附于掌指关节6例,共用掌指关节2例,发育均完全,具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和指甲,活动与主指相似。1.2 手术方法 在氯胺…  相似文献   
9.
我院收治一位曾在外院做腹部皮管再造拇指患者,在皮管内发现拇指指甲重叠生长15层,似“叠瓦样”,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0岁,工人。自诉曾于5年前因右拇指皮肤脱套伤在外院行腹部皮管再造拇指术。术后再造拇指末节背侧皮下逐渐隆起一质硬包块,无疼痛。来院前1周硬块穿破背侧皮肤,引起皮管感染,遂来院治疗。局部检查:腹部皮管再造拇指,拇指呈圆柱形,臃肿,远端背侧皮肤破溃红肿,似有灰白骨质外露,按之质硬,无活动,无压痛,再造拇指较正常拇指长5mm。X线片示:右拇指指骨正常,末节背侧未见显影包块。…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合创必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grand fix)内固定结合bFGF生物蛋白海绵(创必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例陈旧性舟骨骨折按Herbert分型:Ⅲ型6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取桡背侧切口,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填塞、覆盖bFGF生物蛋白海绵.结果 9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7.3个月.其中8例舟骨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45.~55.,背伸40°~50°,桡偏20°~25°,尺偏25°~35°;腕部握力平均恢复至健侧的88%.1例舟骨不愈合,骨折端硬化,持重物后疼痛、无力,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20°,背伸25°,桡偏10°,尺偏15°.术后全部患腕均无过敏反应及感染发生.结论 可吸收螺钌内固定结合bFGF生物蛋白海绵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固定可靠、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促进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