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被分离出来。替加环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断出现,而其耐药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文章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近年新发现的耐药机制,包括修饰酶、细胞膜渗透作用、DNA损伤诱导反应及作用靶点改变等机制作一综述,为细菌耐药及新型抗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控制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目前,临床微生物室常用的药敏试验,如纸片扩散法、浓度梯度纸条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全自动药敏分析等都是基于细菌生长的方法,且操作流程繁琐,需要8~16 h才能出结果。该文从快速药敏检测(RAST)的研究出发,重点叙述了拉曼光谱在RAST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拉曼光谱对细菌进行基于代谢表型的药敏检测,检测时间明显缩短,优于常规基于细菌生长的药敏方法。但该方法缺少大规模的临床分离株验证,而且难以实现临床标本中细菌的免分离检测。该文对RAST技术的临床验证、可重复性评估、临床适用性评估、准确性评估、拉曼光谱与电阻抗及微流控技术的创新结合及其在复杂临床标本中直接药敏检测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RND)外排泵介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收集2015201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替加环素不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21株及MDR-AB替加环素敏感株39株。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方法,以替加环素不敏感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2μg/mL]为实验组,替加环素敏感菌株(MIC≤1μg/mL)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相关的RND基因adeB、adeG和adeJ,及其上游调控基因adeS、baeR和baeS,并对adeS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查找插入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外排泵adeABC、adeFGH、adeIJK、adeRS和baeRS的转录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证有12株MDR-AB为替加环素不敏感株,与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相关的RND基因检出率为100%,且在2株菌株中发现了adeS的ISAbaⅠ插入序列。实验组有3株菌株adeABC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标准菌株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的3.3、3.5和2.7倍;有1株菌株adeFGH表达量升高明显;adeIJK、adeRS和baeRS表达量在部分菌株中稍有上调。结论RND外排泵介导的MDR-AB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与adeABC和adeFGH高表达密切相关,adeABC高表达可能与其上游调控基因adeS中存在ISAbal插入突变有关,但不排除其他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消湿膏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干浸膏得率、羟基萘醌总色素作为指标性成分,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消湿膏的最佳水提工艺为8倍的加水量,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2次。结论优选的水提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8例青少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69±18.53) ml、手术切口长度(2.51±0.53) cm、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10±1.52)周、手术时间(60.36±11.59)d及住院时间(8.31±2.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干骨折创伤小,术后肩关节疼痛程度低,可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7.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采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争取早期获得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已经在国内外学者中达成了共识[1].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各种内固定器械的应用均面临着骨质把持力不足的风险,容易出现因切割骨质导致内固定器械松动、衰竭等并发症;依赖骨与钢板界面间的摩擦力为骨断端提供坚强固定,对于关节周围骨质缺乏性骨折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8.
动力髁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本院2000年9月~2004年9月间使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价其疗效。骨折采用Evang分型,其中将Evan'sⅢ型、Evan'sⅣ型以及反粗隆间Evan'sⅤ型骨折列为不稳定型骨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8~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衰竭发生,髋关节优良率89%。[结论]对于大粗隆下方存在骨折的Evan'sⅢ型,Evan'sⅣ型及反粗隆间Evan'sⅤ型等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使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内固定物衰竭及髋内翻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58例,有效随访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64~86岁,平均72.1岁;骨折均为不慎滑倒低能量微创伤所致,符合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的方式复位,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3例获得随防,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髋、肩和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84.6%,81.3%和81.8%;无骨折不愈合,无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随访中出现3例再发骨折病例.[结论]锁定接骨板通过角稳定作用对骨折端进行稳定,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具有优势,可以提高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积极药物干预对预防再骨折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本病的经典手术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仍会出现以C5为主的颈部节段性神经根麻痹和术后椎板再关门的现象,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及肩、背部疼痛等,影响手术疗效~([1])。本课题结合既往临床实践,探讨微型钛板固定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5神经根麻痹、椎板再关门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