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2.
胆钙化醇灭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高强度的施用抗凝血灭鼠剂,家栖鼠已经出现较大范围的拒食和耐药现象,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有效克服抗凝血灭鼠剂耐药性或抗药性的新型灭鼠剂。胆钙化醇灭鼠剂(cholecalciferol)是一种安全性好、可以防治对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药性鼠的新型灭鼠剂,在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胆钙化醇灭鼠剂的毒力、现场灭效、适口性及对抗药鼠灭效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此展望胆钙化醇灭鼠剂在我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丫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 100例妊娠16-24周要求终止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加依沙丫啶)和对照组(单用依沙丫啶)各50例。观察两组引产发动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残留、药物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别为(24.43±8.72)h、(8.92±2.54)h、(71.65±35.40)h,对照组为(33.83±7.65)h、(15.16±3.20)h、(99.23±39.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成功率均为10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依沙丫啶用于中期妊娠可有效促进宫颈软化,明显缩短引产时间,不影响引产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疗效优于单一依沙丫啶引产。  相似文献   
4.
护士的关爱行为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疗市场竞争的今天,尤其是病人权利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病人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何靠优质服务赢得病人,以医院的特色护理树立优势,已成为摆在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生存和发展状态,护士的关爱行为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近年来,本院在开展整体护理中,  相似文献   
5.
滑志娟  张彩菊  刘玉英 《河北医药》2013,35(11):1751-1752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麻醉、术中暴露、牵拉、切割、缝合原因等致使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胃肠道系统暂时处于麻痹状态,蠕动减弱或消失,加上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更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甚至导致电解质紊乱、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这些表现不但增加了患者痛苦,严重者还影响手术效果[1]。因此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恢复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53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实施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53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并发胰腺炎,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科学、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稳定患者情绪,促进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及健康宣教内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护理经验及健康指导。结果:56例患者中除1例因并发肺气肿出现低氧血症转ICU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完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康复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张彩菊  滑志娟  康然  胡漫辉  李丹丹 《河北医药》2013,35(10):1586-1587
健康教育是通过保健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增进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人类的健康[1]。健康教育路径是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2],我科自2009年6月开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腔内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行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发生文化休克现象以及减轻乃至消除文化休克症状的对策。方法对进入临床实习5周后的500名实习护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实习护生中文化休克现象占41%。结论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来自新生自身、文化环境的改变、语言沟通障碍、带教老师的态度、工作要求的改变等。按照跨文化护理理论要求,对实习护生实施以文化关怀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文化护理,并根据文化休克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应护理,是实习护士顺利渡过跨文化适应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