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反序式回输方法在稀释性自体血回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800ml,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反序式回输法-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采用顺序式回输法-白体血回输技术,C组不采取以上血液保护措施。三组在手术过程中有输血指征时,分别输入自体血或异体血。结果A组只有1例输注异体血,B组只有3例输注异体血,而C组60%以上输注异体血。结论稀释性自体血回输能达到少输异体血,节约血源和减少输血风险的目的,而其中反序式回输方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gG亚类检测对新生儿ABO溶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定期产检并分娩的血型为O型(丈夫为非O型血)的孕妇。将发生HDN的孕妇3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检测但并未发生HDN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孕妇IgG抗A(B)效价和新生儿ABO溶血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对试验组及对照组间IgG亚类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且新生儿ABO溶血疾病发病率随着IgG抗A(B)效价水平升高而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孕妇与患儿IgG1、IgG3、IgG4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孕妇与试验组孕妇IgG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孕妇IgG1、IgG3、IgG4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ABO溶血发病随母体IgG抗体效价水平升高而上升,对于夫妻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应提早进行IgG抗体效价水平和IgG亚类含量的检测,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血常规的改变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统计101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常规结果,将其与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LYM、MCHC、PLT结果比对照组高,PCT结果亦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01);MID、MPV结果降低,GRAN结果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01),其余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WBC数比对照组升高显著,可考虑作为中毒患者病情程度及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液、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转运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以各种原发病于ICU病房治疗,且继发AKI的危重症患者23例,同期于ICU治疗的非AKI患者24例和健康者21例,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液、血清NGAL和尿KIM-1水平,用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健康对照组、AKI患者入院时,AKI患者组、ICU非AKI患者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患者组血清NGAL、尿NGAL、尿KIM-1、BUN、Cr和Cys 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患者组与其入院时各研究指标比较,血清NGAL、尿NGAL、尿KIM-1、BUN和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患者组与非AKI患者组间血清NGAL、尿NGAL、尿KIM-1和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GAL、尿液NGAL、尿液KIM-1、Cr、Cys C、BUN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1.00、0.97、1.00、0.98、0.98、0.99。结论 AKI患者组与其他各研究组间血清NGAL、尿NGAL、尿KI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GAL、尿NGAL、尿KIM-1作为新的肾损伤标志物,对AK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改变及其与患者的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CO中毒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行NSE检测,并监测65例中重型住院患者d2、d3的动态变化.[结果]中重型CO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CO中毒患者,死亡组d2 NSE水平明显升高,中重型CO中毒患者d2NSE水平与意识障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动态检测CO中毒患者NSE水平能有效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影响.方法 20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骨化三醇(每天0.25μg)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4、8周观察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和成纤维细胞因子23水平.结果 用药4周和8周后患者血钙明显上升(但尚未超过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4周和8周后血磷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和8周后血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4周后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和8周后血成纤维细胞因子23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维生素D受体激活剂(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升高血钙、抑制碱性磷酸酶并升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0例正常妊娠孕妇、46例妊高征孕妇(其中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19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1)血栓调节蛋白:正常妊娠组为(2.526&#177;1.682)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2.725&#177;1.321)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4.165&#177;1.632)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4.862&#177;1.265)μg/L;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重度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二聚体:正常妊娠组为(0.38&#177;0.16)μg/L,轻度妊高征组为(0.58&#177;0.20)μg/L,中度妊高征组为(0.71&#177;0.23)μg/L,重度妊高征组为(0.96&#177;0.18)μg/L;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作为妊高征孕妇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监测指标,血栓调节蛋白可作为反映妊高征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应用以上指标,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并且可以判断DIC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确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的灰区,为临床判读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 ELISA检测血清抗-HBe,留取S/CO介于0.5~1.7的标本,用美国雅培Axsym化学发光仪对其复检,结合临床症状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结果,筛选结果可靠的标本,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ROC曲线分别确定其灰区的上、下限。结果根据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得出检测灰区为0.827~1.576。结论 ROC曲线法是设定ELISA检测灰区的较理想方法,非灰区部分具备较低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能增加不同医院间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tatin C)与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初步评价两者在ICUAKI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该院ICU收治的32例AKI患者(AKI组)的血液标本,均符合AKI诊断标准。记录其cystatin C的变化,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疾病史,24h内各种化验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的最差值,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AKI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另外选取同期入住ICU未发生AKI患者20例作为非AKI组。结果 32例AKI组患者,死亡11例,死亡率34.4%。cystatin C水平随APACHEⅡ评分增多而升高,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tatin C升高结合APACHEⅡ≥15分,少尿与AKI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对ICU AKI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前提下,cystatin C升高结合APACHEⅡ评分≥15分可以作为评价AKI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了解常年性AR与季节性AR相互间的表达差异。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常年性及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血清中可溶性D选择素的含量,将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常年性AR组及季节性AR组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均高度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常年性AR血清中可溶性B选择素表达比季节性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低(P〈0.05)。结论可溶性B选择素在AR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AR发病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