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与CTA和CTAP在肝脏占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60例临床各项检查包括超声,MRI及AFP检查,疑有肝脏恶性病灶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第1组CTA和CTAP检查,第2组进行肝脏三期扫描,所得重建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其他辅助检查方法确定第1组共72个病灶,用CTA和CTAP联合检出病灶68个,第2组共81个病灶,三期扫描检出77个。第1组和第2组检出小病灶敏感性分别为94.4%和95.06%。结论:CIA和CTAP与肝脏三期扫描敏感性相差不多,但是三期扫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肝脏占位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螺旋CT(SCT)及X线胸片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4例肺动脉栓塞行胸部X线平片和使用螺旋CT平扫及造影增强检查。结果 X线胸片及SCT平扫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为局限肺纹理减少,肺野透亮度增高、肺动脉高压、盘状肺不张、胸膜下实变影、胸水;SCT造影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分支不同程度充盈缺损,充盈缺损表现呈完全性、部分性偏心性,向心性。结论 综合分析SCT及X线胸片表现对段水平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平扫,再用追踪触发技术,进行增强扫描和图像重建.结果 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瘤7例,均能显示主动脉夹层范围及主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16排螺旋CT在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SmartPrep]跟踪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注射速率和对比剂剂量与螺距的选择的最优化方案。方法:对头颅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触发的优点:15例患者,患者首先进行以常规经验进行采集图像,后同时进行了追踪触发扫描,回顾性分析作60例患者,根据注射速率分为三组,常规剂量100 ml,随机抽取45例做量化分析。每组15例,A1组:R=2.5,A2组:R=3.5,A3组:R=4.5。回顾性分析45例患者,按剂量总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15例,B1组:100 ml,B2组:75 ml,B3组:55 ml。准直和螺距的选择: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年龄51岁,随机分C1、C2、C3三组,准直为1.25,螺距C1:0.562:1,C2:0.938:1,C3:1.375:1。结果:用SmartPrep跟踪技术能够在脑血管内对比剂充盈达高峰期时进行采集原始图像,脑血管主干及其1级~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大脑中动脉4级~5级分支显示率为92%。发现动脉瘤并清晰显示了瘤体,载瘤动脉及其详细关系,分析A1、A2、A3,三组A2组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额项升动脉等分支显示结果优于A1、A2。分析B1、B2、B3三组大脑前中后动脉等各支,三组差异无显著性。分析C1、C2、C3三组脑动脉各分支,评分结果C2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跟踪技术能更好的显示靶血管,使用3.5 ml/s,低剂量对比剂的使用减少的对比剂的剂量,减少患者的花费。应用0.938:1的螺距可以减少患者所受辐射的剂量,减少扫描时间,图像质量优于大螺距,可以更好的显示脑动脉血管各级分支。  相似文献   
5.
采用16排螺旋CT分析胆囊癌的CT表现并探讨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间经临床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48例胆囊癌CT表现。48例胆囊癌术前CT正确诊断3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拟诊糖尿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利用Smart prep跟踪技术,其中有5例进行DSA检查.结果 全部CTA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28例优良,2例因为本身条件,图像有运动性伪影.共60支下肢动脉血管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级20支,2级15支,3级12支,4级9支,5级4支. 结论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7.
腹部淋巴结结核比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等混淆,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收集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结核,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的正确诊断率。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临床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进行重建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全部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腹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5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7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6例,闭塞1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全面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这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和腺瘤的CT表现,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17例、腺瘤31例,对2组病例的影像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是否见肿瘤血管及坏死囊变等.结果 嗜铬细胞瘤最大直径平均(52.2±20.2) mm,腺瘤最大直径平均(27.8±17.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部分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平均CT值嗜铬细胞瘤均高于腺瘤(均P<0.05).17例嗜铬细胞瘤,14例(82.4%)可在动脉期于肿瘤周围或肿瘤内见到肿瘤血管,12例(70.6%)可见坏死囊变,肿瘤边缘均未见环形或弧线样强化;31例腺瘤,3例(9.7%)见肿瘤血管,2例(6.5%)见坏死囊变,10例(32.3%)见环形或弧线样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肾上腺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与腺瘤均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MSCT双期增强扫描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增强扫描动脉期是否可见肿瘤血管是两者的鉴别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气管主支气管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可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病例进行GE Light Speed 16 CT扫描,原始扫描数据在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其图像显示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8例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者16层螺旋CT扫描结合重建的图像显示气管肿瘤16例,右、左主支气管各6例,与手术结果相符合,其中病理结果为鳞癌23例,腺癌2例,平滑肌瘤、腺瘤、腺样囊性癌各1例。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能够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作出定位、定性和定量(数据)诊断,是一种准确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